经典模板(8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说明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说明 思考探究 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两篇短文共同涉及的问题,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在的推理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逻辑链条,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事理说明文层层推论、逻辑严密的特点。 参考答案:参见“整体把握”和“素养提升”。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 即非常纯的沙子。 4.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补充说明语句的含义和不同作用,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参考答案: 1. 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2. 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 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 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积累拓展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是相联系的。 (材料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尝试用课文中的理论加以阐明。 参考答案: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自第6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 五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拓展,阅读探究,并书面表达,交流探讨。这样可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而有悟,同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参考答案: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e38453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