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建议、练习说明、教学重点

时间:2022-09-21 04:05: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建议

一、总体建议

1. 教学时间:2课时。

2. 这两篇短文是本单元内容较深的课文,其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教师在设计教学前,首先要吃透课文,把握相关知识(可参考“整体把握”和“资料链接”),理解文章逐步推进的逻辑链条;教学中,也要注意适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他们理解上的偏差,引导他们切实理解文章阐释的事理。

3. 对于事理说明文这一文体,学生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已有所体认。本课应导向深入,引导学生理解事理说明文所讲的“理”,是对于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体会到逻辑性是事理说明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4. 两篇短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一方面逻辑性强,简明精练,运用概念适切;一方面又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可引导学生体会,可以让学生自主圈点勾画相关的句子或语段。 5. 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开展教学。对于文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如地质变迁、动物化石、南极气候、小行星等,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不必讲解过多,以免偏离中心。 二、教学设计

两篇短文可以一篇教读,一篇自读。 恐龙无处不有

1. 导入后初读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和行文展开的顺序。明确:

1段: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 23段:指出恐龙化石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一科学事实。 45段:指出南极的恐龙化石不可能是迁徙的结果。

67段:通过逻辑推理,指出恐龙化石的出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 812段:进一步介绍板块理论,说明这一理论解释了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 1315段:再次聚焦远古时期南极的恐龙等生物,确证前文推论的正确性,并说明其普遍意义。通过梳理主要内容,学生能够意识到文章是以逻辑顺序展开的。

2. 再读课文,聚焦“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提问:这篇短文在哪两个科学领域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是如何联系的? 生物学——恐龙化石的分布——板块构造理论

提示学生注意两个时间点:①2.25亿年前,当时全球的陆地形成“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同时,恐龙已经出现并且“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②2亿年前,泛大陆又开始分裂。这两个时间点表明恐龙的出现和全球分布早于泛大陆的分裂,从而使得文章在两个领域之间建立的联系在逻辑上得以成立,体现了作者科学推论的严密性。 3. 延伸拓展。

搜集“大陆漂移”的其他例证,写成小短文,相互交流。 被压扁的沙子

让学生运用学习前一篇短文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其中的逻辑链条;文章涉及了哪些领域,是如何关联的。教师提问或班级讨论交流。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说明 思考探究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两篇短文共同涉及的问题,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在的推理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逻辑链条,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事理说明文层层推论、逻辑严密的特点。 参考答案:参见“整体把握”和“素养提升”。

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 即非常纯的沙子。

4.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补充说明语句的含义和不同作用,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参考答案:

1. 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2. 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 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 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积累拓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是相联系的。 (材料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尝试用课文中的理论加以阐明。

参考答案: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自第6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

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拓展,阅读探究,并书面表达,交流探讨。这样可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而有悟,同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参考答案:略。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重点

1. 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本课的两篇短文,都贯彻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认识原则,用一个领域的探究成果,去推进对于另一个领域问题的认识,展现出科学思考方法的强大力量,有“理趣”和思想之美。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这种“趣”和“美”,帮助他们体认科学的思考方法,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兴趣。

2. 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两篇短文层层推进,逻辑链条严密,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对于事理说明文以讲“理”为主,注重逻辑性的特点,学生在前一课已有所认识,本课可继续深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c8459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