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6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知识点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户籍,“编户齐民”制度也开始出现。 2.秦朝:开始实行分类登记制度(其中市籍旨在贯彻“重农抑商”政策)。 3.汉朝: (1)大规模开始实行“编户齐民”。 (2)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4.隋朝:“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比较重新核定户籍。 5.唐朝:户籍三年一次。 6.宋朝:分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税户)和客户(没有土地佃户)。 7.元朝: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8.明朝 (1)以职业定户籍; (2)户籍册称“黄册(鱼鳞图册)”(人身束缚有所松弛;古代徭役制度结束)。 9.清朝 (1)管理相对松弛。 (2)“摊丁入亩”使户籍制度作用大为削弱。 (3)乾隆年间永停户籍编审,按照一定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知识点二:历代基层社会治理 1.特点:注重建立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2.演变 (1)秦汉:建立什伍组织。 (2)唐朝:实行邻保制度。 (3)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制度。 (4)明朝:16世纪初(1516--1518年)王守仁在江西推行十家牌法(乡间管理方法;使保 甲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3.清朝:先里甲制后保甲制。 知识点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社会救济 (1)表现 ①汉朝: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②隋唐时期:既重视官方储备,也提倡民间积储。 ③宋朝:宗族内部救助活动(义田、义学、义宅、义冢)逐渐兴起。 ④清朝:慈善组织(善堂、善学)开始兴起。 1 (2)特点 ①政府是主体,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 ②政府救济重点是救灾。 ③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3)意义 ①为民众提供一定生活保障。 ②保证人口繁殖和正常生产活动。 ③稳定政局、缓和矛盾。 ④维护了国家统治。 2.优抚政策 (1)秦汉:皇帝赐给高龄老人鸠杖以示尊重。 (2)唐朝: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专门机构。 (3)明朝: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 第17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知识点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古希腊时期:村社自治(村社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2.西欧封建社会 (1)庄园:是主要基层单位。 (2)行会、商会: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能。 (3)基督教会:治理作用不可忽略。 3.近代 (1)英国:1835年确立近代自治市制度。 (2)美国:乡镇是基本的地方基层自治单位。 (3)法国: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制度。 (4)工业革命: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4.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主要方式,实行居民自我管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和政治稳定。 5.20世纪80年代后: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 知识点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西方国家 (1)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开始建立济贫制度。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建社会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开始出现。 (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 (4)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 广泛实行。 2.现代中国 (1)1951年:政务院(1954年9月一届人大改为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e93143cf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