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 2无论魏晋: 3临溪而渔: ....4芳草鲜美: 5屋舍俨然: 6便扶向路: .....7寻病终: 8便要还家 9欣然归往: ... 10鸡犬相闻 11咸来问讯 12皆叹惋 ...13桑竹之属 14延至其家 15渔人甚异之 ....16阡陌交通: 17来此绝境 ....二、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义解释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2 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大之狱 (《曹刿论战》) .C.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4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仿佛若有光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 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 悉如外人(熟悉) ..C 便要还家(邀请) 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6 线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 阡陌交通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8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 乃不知有汉(竟然) D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忘路之远近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如土石何 ...11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 C.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橘生淮南则为橘 1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三、 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才通人 4便扶向路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8不足为外人道也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四、成语 1.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2.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 五、理解性默写 1.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3.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六、课文理解 1.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七、问答题 1.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6422716cc7931b765ce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