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时间:2022-03-21 17:59: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乘法的意义。

2、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来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3 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乘法,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 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引导学生会从现实环境中找出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能够利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

2、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1、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2、学生能够利用周围事物,创设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突破:

1、在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随

意的改变实际问题的结构,创设新的问题。

2、学生能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创

新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提问: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

⑵乘法是用来简化那类加法问题? ⑶学习乘法关键是学会什么?

⑷那你对乘法口诀表了解有多少呢?

2教师针对第⑷问题进行知识拓展性教学展示幻灯片中的“历史悠久的乘法口诀”进行讲解。 3、进行课前口算。 ⑴苹果园摘苹果。(图略) ⑵比一比,谁最棒. ⑶列式计算

二、讲授新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幻灯片1,展示“一只猴子吃6个桃,7只猴子吃多少个桃?”图片。让学生理解题意,并引导解题思路。(并板书解题过程) 2出示幻灯片2展示“有公鸡9只,小鸡是公鸡的4倍。小鸡有多少只?”




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在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并板书解题过程) 3、出示幻灯片3,理解四张图片意思发现图片中隐藏的数学条件,从而建立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4、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找出和幻灯片2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出示幻灯片,解决下列实际问题。(列式计算) ⑴一辆车坐5人,8辆车坐多少人? ⑵一只青蛙4条腿,7只青蛙几条腿?

⑶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钓多少条鱼?

⑷蓝气球有3,红气球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四、拓展与提高

1、出现人物角色,让学生认识并说明角色的特点。 2、出示灰太狼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3、你来帮帮忙!

7本故事书多少钱? ⑵一个窗台放3盆花,

⑶玫瑰花有2朵,百合花是玫瑰花的6倍。 ? 4、建立数学游戏“你来提问,我来答。(图略) 五、课后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19的乘法口诀,也了解可以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除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之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




动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特别在“你来提问,我来答”环节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68fa73c7cd184254b3535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