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祖宗的生意 作者:暂无 来源:《廉政瞭望》 2015年第8期 文_ 本刊记者 王兆伟 发自山东临沂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1700年过后,燕子依旧年年裁剪着春风,乌衣巷里的世家大族,却早已伴随敲打着石头城的浪涛,淹没在东去的大江里。 在琅琊王氏的大本营——山东临沂,王家的子孙沐浴着严冬里跃出鲤鱼的孝河水,感叹着已经清澈见底的洗砚池,经营起车水马龙的生意。 孝文化的生意 东孝友村位于临沂市北的白沙埠镇,古称南仁里,是琅琊王氏兴起之地。 琅琊王氏在历史上曾经煊赫一时,一度被称为第一豪族。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趋于完善,累世公卿的世家大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琅琊王氏兴起的南仁里,作为地名日益湮没在历史的回忆里。 “卧冰求鲤”的王祥,成就了琅琊王氏最早的大名声,因此“孝”成了琅琊王氏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自然也成了东孝友村的最显著烙印之一。不仅村名带“孝”,村前的小河叫做孝河,还有特产孝河茭白、孝河莲藕、孝河鲤鱼......不一而足。 几年前,眼见到东孝友村寻根祭祖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政商名流和专家学者。与此同时,一些临沂市区的商人来到东孝友村,鼓动村干部和村民打起了“孝”文化牌。 “最早是临沂的一个会展公司要搞个文化节。我们开会商讨之后,认为这个文化节可以做成我们镇的一张文化名片。”白沙埠镇镇长郑国田告诉廉政瞭望记者,在取得临沂市和兰山区的支持后,首届中国临沂孝河文化节于2008年10月底拉开了大幕。 虽然首届孝河文化节并未带来巨大效益,但却集聚了人气,打开了知名度。“当时全国各地的王氏后裔与各界群众1万多人参加了那次活动。”郑国田回忆道。 此后定下了隔年举办一届的定制。第二届孝河文化节在2010年举办时,规格和阵势相比首届,都大了很多。 白沙埠镇党委书记李永军说:“第二届文化节筹备期间,市领导很重视。下了大力气请到了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全国总工会担任主办方,临沂市委、市政府负责承办。” “几届孝河文化节办下来,政府高兴、领导高兴、做买卖的高兴、村民高兴,反正大家都高兴了。”东孝友村的村民说,孝河文化节就像一锅全羊汤,政府调动了资源,烧出了一把大火,领导做出了成绩,商人吃到了肉,村民也喝到了汤,至少目前皆大欢喜。 然而,一名力推孝河文化节的官员——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丁凤云,却于转任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之后的2014年9月被宣布落马。两个月以后,丁凤云被开除党籍公职,公开罪名之一就是她在担任临沂市委宣传部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收受贿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姓王,字写不好,怪丢人。尤其是出远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姓王,还是临沂人。”东孝友村的王世元的说法,是临沂王姓族群的普遍心态。目光敏锐的书法商人不断从这个心态里发掘着金山银山。 在王羲之的出生地——东孝友村所在的白沙埠镇,临沂羲之书法学校就坐落在白沙埠镇小学前,到书法学校上课的不仅有中小学生,甚至还有未启蒙的幼童。 这所书法学校的学费是600元/月。淡季的时候,这所学校常年保有200名左右的学生。每到寒暑假,学生人数甚至突破500人。 在临沂,像这样带有“羲之”字样的书法培训学校鳞次栉比,王姓书法家更是不胜枚举。 王渭田是临沂市知名王姓书法家中的一位。用仰慕者的话说,王渭田的书法上承“二王”而得张旭怀素之书韵。但也有人认为,王渭田的书法“更像是一幅稚嫩的水墨画”,其“画字”似有不伦不类之嫌。即便有争议,顶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头的王渭田,其书法作品的公开价格高达每平方尺7500~8000元。与之相比,省级书协主席的价格也不过每平方尺五六千元。 争议并不妨碍书法家们办书展、拿大奖,乃至开馆授徒。王渭田等人就成立了一个名叫沂蒙书法协会的组织。相关人士介绍,沂蒙书法协会的会费甚为可观,其中也开设类似VIP的培训项目,学费不菲。 与王渭田这样的体制内书法家相比,更多的民间书法家只能选择在地摊似的书画市场销售作品。 在临沂市人民公园一侧的书画市场,书法作品的标价最低从100元起,最高超过10万元。一名店主表示,有价无市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十八大后更为普遍。 “反正是看的(人)比买的(人)多。不过也得分是买谁的。”店主指着一个方向对记者说:“那儿卖的都是好价钱,以前卖得更快更多。” 记者来到店主所说的“那儿”了解到,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大都是人大、政协系统的老干部们。“年纪大了,不在位了,写写字儿,挂在我们这儿。”店主告诉记者,老干部们退居二线后,“门生故吏”在位的不在少数,因此指名道姓买他们书画的人亦不在少数,且个个出手阔绰,生意虽不比从前,也还不错。 书了什么法 临沂市书法市场的活跃,与当地政府的推动不无关系。 早在2003年,临沂市委、市政府藉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的时机,举办了首届书圣文化节。 根据临沂市统计局给出的数据,临沂市仅通过前三届书圣文化节就签约项目799个,利用外资435.5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574个,合同金额389.10亿元。 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临沂大学羲之书法研究院龙岩教授,是书圣文化节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他回忆:“当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向全国乃至全球推出‘书圣故里’这个文化品牌。” “我们围绕‘书圣故里’这个文化品牌,做了很多事。比如对王羲之出生地和洗砚池等遗迹的考证,对王羲之故居的修复。”龙岩介绍说,“最大的工程就是建造了临沂书法广场。” 除此之外,临沂市还邀请诸多书法名家到临沂留迹。比如临沂宾馆等多处建筑是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欧阳中石书写,临沂批发城则是原中国书协主席沈鹏的笔迹,临沂灯具城更是由被毛泽东誉为“党内一支笔”的开国元勋舒同所写。 据一名知情人透露,当时为了邀请书法家来临沂,市政府划拨了专项经费,还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负责操作该项事宜。“我们叫它书法办。”这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以书法为主题的临沂市人民广场文化景观改造工程,中标公司依然令本地业界嘘声一片。“单算广场上这八根雕纹柱子,根根价值百万。”一名景观工程公司老板忿忿不平地告诉记者,“给我三百万经费,我把这个广场拾掇得比现在好十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4b1d16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