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老师年终总结 对于课程,是每个乐高老师都应该不断探索和探究的课题。这一点毋庸置疑。一年多的工作经验,对于课程,我个人还是有很多问题和疑问。不过,我认为这是正常的。真心希望,即使是工作到了三年,五年,我还能对课程保持着这份怀疑的态度。 不管一小时,或两小时,这段一周一次的特殊时间,要如何去度过,如何去把握,如何去利用,这些都值得不断地深思。 一间屋子,几盒子积木,一个大人,几个孩子,这其中的深奥远没有家长从窗外看到得那么简单。甚至任何一名教育家,无论国内或国外,如果没有深切地接触过它,那他们对乐高教育的理解,根本无法跟我的每一位同事相提并论。 ①如何度过 联系、建构、反思、延续。如何去度过一堂课程,就在于如何充实这四方面问题。既要考虑到内容的连贯性,又要凸显出核心知识点;既要保证孩子们作品的质量,又要权衡时间安排。对于一位老手教师,这些都可以应付。但即便是一名老手教师,全方面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审视课程,也是很难做到的。 毕竟我们已经失去了那段美好的童年,而当下孩子们的童年,也与我们大异小同。唯一的线索,就是我们不变的自然天性。这东西,我们曾经拥有,而且现在也有,只是年长的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去隐藏。但是想要找回,绝非易事。言而,作为一名乐高教师,区别于其他文化类教育从事者,我认为我们有义务去研究孩子的天性。甚至是跟艺术类教育相比,我们更要去重视孩子的天性。 ②如何把握 在无数次备课中,我慢慢察觉到,一堂课程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教参所提供的内容。狂妄一点,甚至可以说核心知识点,只能算是一种道具。孩子的成长,才是在这些手指肚上不断跳跃着的真正意义。弄清了我们究竟应该把握什么,才能备出合格的课程。而这,才是最难拿捏的。 “望、闻、问、切”,我们要有医生一样锐利、负责的眼光,去审视一个班级孩子的整体情况。对近一段时间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及学习效果;对老师课上所提问题的反应,及回答情况;对目标作品的喜爱程度,及专注度情况。一堂课孩子们的表现,是稍有起色,是喜出望外,还是仍然差强人意,这些都可以被接受。但这绝对应该要影响到你对下个礼拜课程的准备。。。 ③如何利用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而孩子们的想象却是无限。孩子们的童年看似无限,然而我所能给予的提高却是有限。作为一名乐高教师,我深感荣幸。区别于我之前的理想(成为一名物理老师),此时的我,正站在教育论潮的最前线。同样我也很庆幸,因为每堂课,我眼前的孩子都不会超过6个。教育的价值,永远都不该成为一种宏观的课题。我一直默默地坚信着这一点。而如何有效地利用一堂课程,我想这应该基于每一个个体(孩子)而论。只有这样,我们所谓的价值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价值。 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想乐高教育的总部人员很清楚这一点。忙于课程内容的进行,忙于孩子们毫无理由的喧闹,还要做好迎接任何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此项工作,却承担着每位家长上百元期望的教师,每一天我都要硬着头皮去表演游刃有余。而长期对孩子们在课堂上 的具体表现无暇顾及的我,每节课下来都很难与家长进行切实地沟通。我想,一定是我的方法不对,才会让我如此狼狈不堪。 慢慢的,我开始尝试着,利用课下时间去回忆,去评判我所负责的孩子。猜测他们的特质,猜测他们思维习惯上的偏好,猜测我在他们心中的角色,进而猜测我的每一句话,对他们的心态的影响。带着这些等待印证的疑问,我发现,在我的眼前,他们视乎变得越加透明了。但这一切,并没有我说得这么简单容易。需要付出很多,但收获地效果却很小。但我想,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值得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悟及个人见解,不知加在年终工作总结之中是否得当。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也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值得总结的。我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习惯称呼我们的学员为“孩子”,而不是“学生”。不知道这种状态是否科学合理,但我必须坦诚,我被这一点深深地吸引着。最后,感谢所有在这一年中,为我付出过理解与耐心的同事们及领导们。愿我们现有的所有孩子们都能茁壮成长,愿我们的乐高教育能与更多的孩子结缘,散播这份奥妙非凡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4f71cf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