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支架让教与学共频共振——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

时间:2022-12-14 13:26: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思维可视化支架让教与学共频共振——

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

摘要:随着新课标推行,教育领域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积极将思维可视化支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确保教学能够同频共振,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将思维可视化支架运用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思维可视化支架让教与学共频共振——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进行浅析。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支架;教与学;共频共振;初中信息技术

引言:思维可视化支架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实施,对梳理知识脉络、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影响。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开始运用思维可视化支架将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点探索学习中来,力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中能够全面发展综合技能。

一、思维可视化支架概述

思维可视化是指利用多种图示技术将原本不可视的思考历程展示出来,确保思路简单可见,对提升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效果具有助推作用。支架又称支架教学观,属于一种教学手段,最早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临近发展区中总结而来。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思维可视化支架,运用所学知识深入理解新型知识内涵和应用方法,协助学生在脑海中搭建知识框架。当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支架时,可以运用支架结构整合所学知识,协助学生搭建思维脉络,使学生在思维可视化支架辅助下不断强化学习能力。

二、思维可视化支架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策略 1、运用流程图展示思维路径,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知识理解难度决定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速度。如果知识理解难度低,学生可以在同个时间段理解更多理论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概括性强,理解难度高,有的学生无法在听课中充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内涵,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现今随着思维可视化支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学习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可视化支架,将知识点的理解思维转化成可视化内容,确保教与学共频共振目标有效实现。因此,教师在组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运用流程图展示思维路径,降低知识点理解难度,立足教材文本将思维可视化与理论知识融合起来,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思维表现细分重难点,将不可见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显性思维,协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知识。

例如,学到《数据图表及其分析》时,这节需要学生借助表格软件处理数据,根据图形化表示,展示事物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由于这节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数据,从多个视角进行理解整理,能够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示自身对相关数据的理解,并对生成的图表进行解读,对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要求极高。教师可以在展示操作步骤时,将图表制作过程转化成可视化流程图,将数据整理和图表绘制等方法通过流程图全面展示出来。这样既可以使繁杂的操作步骤变得简洁明了,也能将重点步骤中的操作难点详细阐明,方便学生快速掌握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此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流程图展示的内容自主训练,使学生在流程图协助下系统了解这节操作步骤,切实实现教与学共频共振目标。

2、借助逻辑图梳理思维路径,搭建知识体系

知识就是学生在持续学习中,根据以往知识经验对新型事物进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整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先前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确保教与学共频共振。然而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知识点较多较杂,同个知识中包含多个子知识点,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不能系统整理新旧知识。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效果,还会弱化学习质量,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因此,当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支架时,应结合学生以往的学习表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缺陷,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借助逻辑图梳理思维路径,搭建知识体系,在屏幕上展


示出逻辑图框架,让学生运用现有学习工具自主补充完善,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搭建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将各个学习板块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归纳,建设完整的思维模型,增强学习质量。

例如,学到《创建网站,制作首页》时,这节要求学生理解网页与网站含义,学会建立和删除站点,掌握网页新建步骤,能够在网页中插入图文,并能按照个人审美需求进行排版,明白网页保存技巧,理解网页保存与文档保存中的差异性。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对网站展示形式、图片插入方法以及文字排版技巧等有了基本理解。教师可以在操作技巧传授完毕后,按照教材呈现的知识点排列顺序,在计算机上设计逻辑图框架,内容不必大小知识点面面俱到,可以将重点知识和操作步骤进行概括总结,留有知识补充空白。在逻辑图框架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逻辑图框架展示到屏幕上,让学生以分队为单位合作补充逻辑图框架。因为这节知识点众多,每个学生思维路径不同,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与其它成员共享自身对网站创建和网页排版的看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多种网站创建和网页设计思路。此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分队轮流展示逻辑图,并让学生按照自身补充的逻辑图现场演示网站创建和网页设计步骤。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逻辑图和演示表现,分析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纠正,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结语:综上,思维可视化支架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对整合教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等具有积极影响。当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支架时,应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和学习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运用流程图展示思维路径、借助逻辑图梳理思维路径,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能够有效发展各项技能。

参考文献

[1]蒋宁,李美凤.智慧教育环境下的知识可视化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息化,2018(5).

[2]王华.知识可视化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学报,2018(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585ff8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