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 考点六 赏析句子 题型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引用古今名言(古诗词、歌谣)等的作用。 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仅从内容上) 4.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先结构+后内容) 答题模板 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揭示中心)+表达的情感。 引用古今名言(古诗词、歌谣)等,增强文学色彩,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作品主题/用于表情达意,抒发作者感情/承上启下,照应铺垫文章内容。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艺术手法/表达方式,突出了/表达了/表现了……特点/情感/形象/人物品质,揭示了……道理/表达了……主题。或:用“××”词准确地/形象地/生动地刻画(突出、表现)了××的……特点/情感/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句子在开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为下文做铺垫,交代了故事背景/渲染了××氛围/烘托了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句子在中间: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人物××的命运。 句子在结尾: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突出中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模板揭秘 1.理解句子的含义。 (1)抓关键词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文意,抓住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理解其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将这个词所要表示的本来意思在句中表达出来。 (2)借助修辞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 (3)返本法。开头、结尾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根据语境,结合文章主旨、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句子在开头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③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2)句子在中间的作用:①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3)句子在结尾的作用: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④点明中心,升华情感;⑤引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⑥如果句子本身是修辞,就要从修辞的角度回答;⑦如果句子本身是特殊句式,就要从句式的特点回答。 小试牛刀: 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 1 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苏州市中考题) 答: 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 3.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 (1)从修辞角度赏析。常见修辞及特点:比喻(生动形象);拟人(形象生动);夸张(突出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对偶(整齐凝练);反复(突出强调);设问(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景/物……的特点/特征,表达了……的情感。)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内容+中心。(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 (3)从景物描写角度赏析。描写内容+景物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等)。(通过描写景物……的特点,烘托(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人物……的性格。) (4)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环境描写类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描写作用(人物、气氛、世态、情感、故事情节等)。(通过对……的描写,交待了……(时间、地点、环境),渲染了一种……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5)从词语运用角度。从典型、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入手。(××一词,写出了……的特点(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6)从表现手法角度。从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想象等表现手法入手。(采用了××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的内容,表达了……的感情。) 4.句子在句式上的作用。 (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2)感叹句——便于抒情,感情强烈。 (3)重复句——反复强调,余韵悠长。 (4)长短句——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 (这是个××句,具有……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技巧小结:“一注意”、“三想到” “一注意”是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想到”:“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 “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训练重点: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树与湖 ①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湖,柔波荡漾,给四周陡峭的山岭带来一股温润之气。湖边,有一棵小树,长在一堆灌木丛中,毫不起眼。 ②在小树的眼里,A湖是那么的深厚广博,深绿色的湖面像厚重的翡翠,让树看不到底;然而湖坦坦荡荡的,天地万物无不映在湖的心中,任周围万物风云变幻,湖依旧是湖,永远安详宁静。 2 ③远远的,小树看到湖里不时溅起快乐的水花,那是调皮的鱼儿在水里跳跃嬉戏;当湖面衍生出一朵朵小圆圈,小树知道那是细细的雨丝落进湖里留下的快乐的小脚印。树想,如果自己是鱼儿或者雨丝多好,就可以触摸到湖水,与湖亲近了。树看到蓝天、白云在湖中美丽的倒影,树很困惑,为什么看不到湖心里的自己的影子呢?是不是湖看不到我呀,小树便想与湖说话,它将身上最绿的叶子摘下丢进湖里作为礼物,可是叶子太小太轻,在半空中就被风吹落,掉在了灌木丛里。树不知道,湖边的杂草灌木遮住了矮小的树,湖的心里是一片模糊的绿的倒影。 ④树很委屈,想离开湖,可是离不开,树无法挪动一步。 ⑤树在湖边,树的根在湖边。湖水给了树根源源不断的丰厚的养分,树一天天地长大,根也越扎越深。渐渐地,树的身躯粗壮,枝干纵横,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郁郁葱葱的绿色引得鸟儿成群地飞来,清脆的鸟鸣使湖边充满了生机。树长高了,眼界开阔了,它看见远处绵延起伏的山岭,岭下奔跑的小鹿和羚羊。树低下头,在湖水中终于看到了自己挺拔的倒影。树心中欢喜无限,风吹过,树挥动枝叶快乐地舞蹈,树叶哗哗作响,似乎在大声地叫道:我看到我自己啦!湖水也轻轻荡起涟漪,点头微笑。 ⑥看到湖面泛起的笑容,树突然间明白了,湖的心里一直就有树的存在,只有自己站到了一定的高度,才看得清楚,这一切,源于自己不懈的努力,更得益于湖水的珍贵赐予。 ⑦不只是树,还有湖边的一草一木,它们都在湖无私的滋润下,一天天茁壮,然后变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⑧B湖继续默默地滋润着身边的植物,默默的鼓励着那些生命,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任何怨言。 ⑨树对湖充满了感激,它更加努力地生长,身体尽可能地弯曲着,逐渐倾向湖水,年复一年,树与地面形成了近45度角距,浓密的绿荫如大伞盖般,为湖遮挡烈日、风雨,撑起一片清凉宁静的天空。 ⑩树决定,即使有一天倒下了,它也要倒进湖里,报答湖的一片深情厚意。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A、B两处画线的句子。 【点拨】A句中“像厚重的翡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厚重”表现了湖水之深,“翡翠”写出了湖水的颜色。B句中两个“默默地”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湖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 【答案】A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湖的颜色和湖深厚广博的特征.B句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湖默默奉献的优良品质。 2.说说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点拨】画波浪线的句子位于文章中间,且独立成段(第④段),可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分析文本,第③段讲的是小树因为不能与湖亲近,不能与湖说话,而感到委屈,第⑤段讲的是树扎根在湖边慢慢长大后的所见所感。据此可以作答。 【答案】这句话单独成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推动了文章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树长大后的所见所思作铺垫。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fcdde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