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谋善谏的秘书张良

时间:2022-07-19 19:34: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谋善谏的秘书张良

张良——刘邦的首席谋士,曾为汉朝的建立及稳固作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能谋善谏也是值得秘书工作者参考和借鉴的。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今河南一带)宰相的后裔,先祖曾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家财颇丰。在张良年少时,韩国被秦国所灭,于是张良没有了报效韩国的机会,却有了复仇秦国的决心。他不惜散尽全部家产寻找刺客暗杀秦王。后来,张良终于找到一个大力士,给他打造了一个120斤的铁锤,趁秦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时猛然投掷过去,结果误中副车失败。此后,张良被通缉,逃亡到了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遇到了黄石公,后者授予他《太公兵法》一书,并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从此,张良开始潜心研究兵法。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名年轻人准备投奔景驹(楚国贵族的后裔,秦二世时秦嘉立他为楚王),路遇刘邦,于是就归属了刘邦。张良多次对刘邦讲起《太公兵法》,刘邦非常欣赏。此前张良也向别人讲起过《太公兵法》,可是多数人都听不懂。于是张良感叹道:“沛公(刘邦)大概是天赋的聪明。”这段记载反映了张良与刘邦的惺惺相惜。刘邦虽然出身低微、品行不佳,却是个知人善任的智者和好领导,相比谋士范增在项羽处的不得志,张良的选择是明智的。此后,尽管张良还因念念不忘为韩国复仇而出走过几次,但对刘邦的欣赏使他不遗余力地辅佐刘邦,最终成为“王者师”

当时,刘邦是众多义军中的一支,论影响力比不过“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的陈胜,论实力又不及拥有八千江东弟子的项羽。结果,陈胜被车夫暗杀,项羽在乌江自刎,只有刘邦,仅用短短七年时间便建立了西汉。刘邦曾不无得意地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既是刘邦对自己善用人的自夸,同时也是对张良的高度称赞。

事实也的确如刘邦所言,没有张良,刘邦躲不过“鸿门宴”这一劫。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入关中,不久项羽也到了,他听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怒不可遏,准备次日就灭掉刘邦的军队。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有故,连夜进入刘邦的军营,把这一绝密的军事情报告诉了张良,让他赶紧逃走,张良不仅没走,反而告诉了刘邦。刘邦非常害怕,因为此时的项羽要打败他简直易如反掌。张良临危不乱、从容淡定,分析道:“沛公你自己估量一下,能打败项羽吗?刘邦沉默了好久,答:“当然不能,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深知,此时项伯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于是把他邀来见刘邦。刘邦用设酒款待、举杯敬酒、为他祝寿、缔结婚姻等手法笼络了项伯,为次日鸿门宴的虎口脱险埋好了伏笔。这是刘邦集团起死回生的重要一环。之后,刘邦赏赐张良“黄金百溢,珍珠二斗”,张良转手赠给了项伯,既为“鸿门宴”一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以后的“继续合作”作了铺垫。当项羽大封天下时,刘邦又派张良去厚赠项伯,让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好话,以便据有汉中地区。汉中是鱼米之乡,水运发达,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在秦巴之间有近10条几千年的古道,陆上可直达陇南、关中、四川、湖北等地,是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拥有了汉中,刘邦在短短五年内就扭转了局势。

张良在危机丛生时,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显示了其谋略的强大力量。张良谋略的成功,对于今天的秘书工作者也多有启示:




第一,深入广泛地做好调研工作,为领导决策打好基础。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保证领导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秘书应牢记这一原则,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敬劝刘邦建都关中。刘邦对此事犹豫不决。关键时刻,张良建言:“洛阳虽然有此险固,但它地区狭小,不过数百里,土地也贫瘠,若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地。至于关中,左有崤山、函谷关,右有陇蜀大山,沃野千里„„这正是所谓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刘敬所说的是正确的。”于是,刘邦当天就准备车马起驾,西行定都关中。为什么同样的建议,刘邦没有采纳刘敬的而是听张良的呢?因为刘敬只凭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建议,缺少足够的理论依据和信息支撑,因此说服力不强。而张良让刘邦“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定都关中的好处,让刘邦欣然接受。这启示我们:秘书为领导出谋划策时,要有科学的分析,而不能只凭主观臆断。并且,秘书工作者只有先于领导“知其所以然”,才可能让领导“知其所以然”。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成功的献言献策,莫不是以充分的调研、掌握大量的有效信息为基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第二,收集信息,及时上报,帮助领导掌握先机、处理突发事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要领导者破解,许多突发事件要领导者处理。作为领导参谋助手的秘书,就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和捕捉有代表性的新资讯。及时上报并帮助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西汉建立后不久,刘邦封赏了二十余名功臣,而后因其余的人争功而暂停封赏。一天,刘邦在雒阳南宫里,从复道上望见将领们坐在沙地上窃窃私语,就问张良:“这些人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叛变。”刘邦很诧异:“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为什么要叛变呢?”张良说:“陛下出身于平民,用这些人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的故旧亲朋,而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所怨恨的。现在军吏在计算战功,因天下的土地不够全部封赏,这帮人怕陛下不能封赏他们,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密谋叛变。”刘邦忧愁地说:“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平时所憎恨的,而且是大家所共知的,是谁呢?”刘邦说:“雍齿。”张良说:“现在赶快先封雍齿,群臣看到雍齿受到封赏,就都放心了。”事后果然如张良所言。张良“先封雍齿”的提议成功地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折射出张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纠正领导决策中的偏颇,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领导的决策有时难免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偏颇;或是因为形势的变化导致决策不再适用,这时,就需要秘书工作者及时反馈决策落实的情况,帮助领导查漏补缺,纠正偏差之处,防止造成不良后果。

反秦战争时,刘邦率领的义军西去咸阳,一路上高歌猛进,攻下了十几座城池。走到南阳县时。刘邦率领的军队和南阳太守吕齮的军队交战并大胜,吕齮逃守宛城。刘邦想率兵绕过宛城直接挺进咸阳,而张良进谏说:“您虽然想赶快入关,但目前秦兵数量仍旧很多,又凭借险要地势进行抵抗。如果现在不攻下宛城,那么宛城的敌人从背后攻击,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刘邦连夜率兵把宛城紧紧围住,直到宛城守军投降。攻下宛城后,刘邦所经过的城邑没有不投降的,很快便到达了关中地区。张良在刘邦急于求成时及时进谏,避免了刘邦的军队陷入“宛从后击,强秦在前”的险境。


概言之,张良在为刘邦出谋划策时,能够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提供参谋咨询为手段、以纠偏补缺为目的,最终成为算无遗策、计无虚出的千古谋士。难怪司马迁叹道:“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西汉建立后,张良被封为留侯,因体弱多病逐渐淡出了政坛,死后被谥为文成侯。清人胡超的《谒留侯祠》中有这样几句:“忠心一点复韩国,义气千秋报汉王。妙算秘承黄石册,高风独托赤松藏。”这无疑是对张良一生的概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58ec748e9951e79b8927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