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1周日的下午,闲在宿舍,刚刚读完了《平》,这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连着好几天抽空来读终于读完了。 现在屋子里很安静,师姐们睡觉的睡觉,看书的看书,外面没有往日那种不明不暗的阳光,而是凉爽的将雨的阴天,这一切都刚刚好利于我来细细地回味这本书。 书里讲的是父母那一代所经历的日子,看书中的孙家的两个兄弟在学校及社会上的种种困窘,以及在这种困窘中他们为了家庭而作出的一丝一毫的努力。 我不禁会想起父母,那是一种怎样的青春岁月啊,与我们所经历的多么不同。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林耀华的《金翼》,那是一本小说形式的学术书,好像是人类学还是社会学方面的吧。 那本书也是讲了一个故事,但是在故事中从学术的角度反映出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社区的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读《平》也给了我这样一种感觉,虽然这是一本小说,但藏于小说背后的,时不时得露出些端倪的广阔而又深厚的社会背景使这本书不再仅仅是一本小说那么简单。 《平》在讲述以孙家为主的一系列人的一段有喜有悲,有得有失的生活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那十年间中国农村得生活和变化。 读来都能感受到当时中国大地上曾经历了怎样的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 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 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 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 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 【此段非原创,有参考】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这本小说来的路遥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路遥并不熟悉,对他的印象只是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背诵着的那句话——路遥,代表作《平。 。 。 。 》。 而这次读了《平》,才使我对路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于是我赶忙查了很多他的资料,现在一个有血有肉的路遥终于出现在我面前了:路遥,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并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现在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的话,我想我会给出这样的两组词: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 苦难和奋斗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不同的是有的人受苦多一些,有的人受苦少一些。 而面对苦难人们的反映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会屈服于命运,有的人会坚强地斗争,但是更多的是努力战胜一些,但又因为退缩而屈服一些,这样进进退退地过完一生。 而《平》里就包含了上面所说的那三类人,而孙家的弟兄两个则属于努力抗争命运的那一类。 与少安相比,少平将这种韧劲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他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不倒翁,想起了弹簧,不管你怎么推他,怎么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大大小小的挫折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如既往地奋斗着的少平。 少平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不懈的奋斗,使我发自内心地佩服这样一个角色。 我佩服他,可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为了生计去做最底层的工作,我能够想象得出最开始他的难过,他的不适应,但我想象不到,换了是我,自己会怎样习惯这种生活。 我佩服他,可以在那样的一种境地下,仍然不放弃读书的机会,向诗人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eb4d5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