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 1、贴(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头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扫尘的意义在于要把一切穷运、倒霉统统扫出门,盼望来年的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妙。 3、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4、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装扮得整整齐齐, 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客家人春节习俗 除夕 晚上,吃团聚饭,菜肴丰富。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头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聚饭,灶具要洗得干洁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接财神 年三十临晨要接财神,每年有详细财神来的时辰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立刻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春节过年禁忌 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新年里也不行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需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需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奇)这天简单与人发生口角争吵。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整理走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拂晓即起,放鞭炮,清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26cefb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