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读懂病理报告单 作者:姜楠 来源:《家庭医学》2020年第02期 到医院看病,有时需要采集痰、脱落细胞等进行病理检查;尤其是很多病人做了手术后,需要对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以判断良/恶性。但是拿到病理报告单,很多人都看不明白,甚至某些人都不知晓医院有病理科的存在。其实一张薄薄的病理报告单,对于需要做病理检查的病人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最终的诊断结果、后续的治疗方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预后。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门诊号等。其作用是用于核对标本所属的“身份信息”。所以当你拿到报道单时,第一时间应该核对基本信息,看是否是自己的报告单。 第二部分:光影图像 这部分是诊断医师根据显微镜下所见细胞形态,所采集的具有特征性或者诊断性的图像。采集图像有两个目的:①可直观告知临床医师所检查的病理标本的良/恶性,而且所采集的图像对临床医师而言也具有提示作用;②诊断意见与图片所示相符合。(参见附图) 第三部分:病理诊断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包含三大块内容。①大体描述部分,通常是描述病理标本的采集部位,病理標本的大小、形态、颜色、质地等内容;②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或分子检测部分,用于罗列以及汇总结果;③诊断意见。 特殊染色在儿科病理检查中最为常见。如应用于寻找结核分枝杆菌或真菌孢子,对应的检测项目即抗酸染色/抗酸荧光和PAS/真菌免疫荧光。如果在显微镜下能找到病原菌,结果就会明确标注抗酸染色“阳性”或PAS“阳性”,反之为“-”。如果没有找到病原菌,但是镜下形态又非常典型,病理医生就会建议进一步完善结核或真菌相应血清学检测如结核PCR等。 免疫组化在儿科病理中应用广泛,用于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征性蛋白的表达,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例如儿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横纹肌肉瘤,就会发现特征性表达蛋白Desmin、Myogenie和Myo D1;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会表达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ynaptophysin(突触素)和Phox2B。阳性信号表达的强弱程度,我们用“1+”代表10%~25%的细胞表达,“2+”代表25%~50%细胞表达,“3+”代表50%以上的细胞表达来描述;未检测到该蛋白表达就用“-”号。 分子检测部分是从染色体或基因水平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阐述预后,在疾病的后期治疗中非常重要。如儿科中最为常见EBER检测,EBER是EB病毒编码的小RNA,在EB病毒感染的细胞核中大量拷贝存在,EBER阳性提示EB病毒感染,对于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综合征或霍奇金淋巴瘤等都具有重要作用;N-myc基因的扩增、C-myc基因的断裂或重排、ALK基因重排在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中至关重要,如果出现上述基因阳性,则代表预后不良。 诊断意见部分是临床医师综合所有结果给出的意见,当结果明确标注“恶性”或者“癌”字样的时候,需要立即联系临床医师。在儿科病理诊断中,很多带有“瘤”的诊断比如“卵黄囊瘤”“神经母/肝母/神母细胞瘤”均为恶性肿瘤,需要高度警惕。因为病理诊断具有延迟性,所以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在未取得病理报告前已经办理了出院手续,一定要追查孩子的病理诊断结果,并按时复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3592e0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