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对策分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对策分析 ——如何“优雅”的变老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的增加,一方面给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存在,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防范措施,正确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使我国老年人真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优雅”的变老. 关键字:老龄化 社会保障制度 影响 对策 正文: 人口老龄化最常用的判断标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按这一标准,欧美发达国家国家在二战以后几乎都是老龄化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相对迟缓一些,但到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突破了7.2%,从而全球进入老龄社会。因而“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世界都将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的增加,一方面给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存在,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的特点 2010年第六次我国人口普查所得数据显示, 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作为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个人口大国,我国人口老龄化可以大体概括为“二高三大”及“未富先老”等特点: 高速。我国进入老龄化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 1.2、 高龄。21世纪上半叶我国老龄化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高龄化发展迅速。在中方死亡率方案下,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与65岁及以上总体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从1990年的12.2%增加到2020年的19.0%与2050年的34.6%,我国人口老龄化伴随着老龄人口高龄化。 1.3、 老人数量大。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8811万,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数字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比整个欧州各国老龄人口的总和还多。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三亿左右。 1.4、 老年抚养比大。老年抚养比,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与15-65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根据表1(参阅表1)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21世纪中叶劳动人口承受的供给老人的负荷量大幅度提高。 1.1、 1、5地区差异大。我国城乡差别与人口流动使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加突出,并且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得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6未富先老。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三者大致是同步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到来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已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人均GDP在5千至1万美元,经历的时间是几十年到上百年有缓冲的时间。而我国,2000年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仅856美元。 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和大规模高速度的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而言是一次挑战,经济压力不言而喻。 2.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 2.1 对抚养比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1950年至2050年的百年间,按照60岁为老年的标准,少儿抚养比逐步下降,老年抚养比逐渐上升,总抚养比则先生中降后升(参阅表2)。在短短50年的时间里。我国劳动人口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大致将从6个劳动者抚养一为老年人变化为每2个劳动者抚养1位老人,导致国民收入在少儿、成年、老人三大人口群体中重新分配格局。 2.2 对养老金制度形成压力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退休者增加导致的退休金支出总额迅速膨胀从而使养老金体制出现了不适应的困境(参阅表3)。这还不包括农村普通农民的养老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开始推行,这又给国家财政带来较大压力。 2.3对医疗保障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龄人的增加,加之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医疗保障资金增加就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2.4对老年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的影响 在人口老龄化之前,老年人的服务工作主要由家庭承担;人口老龄化出现之后,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和“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推进社会服务事业发展就成了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老龄教育工作和老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制度体系。 3.老龄化的背景下,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在第四次审议过后,2010年10月28日,《社会保险法》草案终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现了统筹城乡的原则。基于上述认识,并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我认为要想缓解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我们必须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完善社会保障资金支撑体系,建立多元支撑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能否正常运行,资金是后盾,必须切实抓好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管理、运营、监督工作,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保险费为主体、以财政支出为重要补充的、以多种渠道筹资为辅助的社会保障资金支撑体系。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参保意识,做到所有的用人单位,每个用人单位的所有劳动者应保尽保、不漏一人。还要合理确定社会保险费征缴比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舆论手段,强化征缴。调整结构,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稳定、规范的财政支持机制,要把财政应负担的社会保障资金足额纳入预算,财政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要科学测算、合理确定社会保障资会在年度财政预算中的比例,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我们可以适当的效仿“北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税收征缴力度。 再就是开辟渠道,积极拓展新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通过开征新的税种、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和福利彩票等渠道,充实社会保险基金。 3.2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最初只覆盖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要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特别是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建设。根据资料(参阅表4),农村老人经济来源只有极少部分是来自离退休金,这一群体更需要养老保险。首先,可以降低缴费水平,刺激企业积极参保,把基础养老金计划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国有企业、城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和私营企业所有员工中来。其次,为农民普遍建立基于国家财政和个人缴费的养老金计划,让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3.3 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随着科技发展,医疗条件提高,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身体素质也相应提高。与那些预期寿命与我国同水准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普遍较低。我们建议考虑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其好处至少有三:一是老有所为,于健康有益,延年益寿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二是能有效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特别是将资深学者、科技工作者的耗损浪费减少到最小程度;三是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本该拿养老金的人不仅不用拿,还会继续缴纳养老金,从全国来看,这样做可以使我国养老统筹基金一年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3.4倡导个人储蓄养老,藏富于民 基本养老保险应坚持低水平、广覆盖、量力而行、分类指导、逐步发展的原则。在发展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要建立个人养老储蓄制度,保护和鼓励养老储蓄。应建立养老优惠储蓄账户,对存款数额设定最低的储蓄限额,子女也应定期将部分收入存入该账户,所有权归其父母,当其达到退休年龄才可以支取使用。这样,既可以减轻子女的赡养压力,也可以缓解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保障支出逐年增长而带来的经济压力。美国依托于股市实现的“藏富于民”在我们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能力运转,采取储蓄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另一种“藏富于民”。 3.5加快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促使家庭养老社会化 根据调查,现在空巢老人数量越来越多。社区养老既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补充了家庭结构变化后单纯由家庭养老的不足,具有独特的优势。政府在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的同时鼓励社会参与,创办一些适合农村乡情的非营利性的养老院、托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中心等服务机构,使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养、医、乐、学”服务,同时可以动员低龄老年人参加社区养老助老活动,为高龄老人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帮助,使其老有所为。 3.6加快医疗保险的改革步伐,提高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水平 通常老年人患病,尤其是罹患重病,通常会给患病老人的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压力。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惠民的政策,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其家人在老人患病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应在制度框架内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形式不容乐观,我们要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防范措施,正确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使我国老年人真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优雅”的变老。 [1] 杨中新.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J].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 [2] 曾毅.中国人口分析 [J].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3-69 [3] 杜鹏.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 [J]. 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67-74 [4] 李爽,张本波.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8,(21):35-3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65f414c281e53a5802ff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