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高考改革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谈高考改革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班 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文献综述: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3.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4.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三、总体目标.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参考文献: 以上均参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适应 健康发展 公平 高考改革 引言: 说到高考改革的问题,首先要对比国内和国外的招生制度。以美国为例,大学招生的审核,涵盖了所修课程及成绩、入学考试成绩、课外活动和作文等等,而国内招生的审核,却仅是一次高考的成绩.假若招生制度近期不作改变,则高考的内容、形式、制度之改革迫在眉睫。而近年,政府部门也已清晰认识到此问题重要性,开始着手高考改革的相关事宜.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可谓高考改革的“破局之年”.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只有两个省市,但预计2015年将至少会再有一至两个省市被纳入改革试点之中。 正文: 首先分析高考改革的三个主要亮点: 1。更多省份将使用“全国卷"。地方自主命题工作量大,在国家已提出方向性要求之际,相信不少地区将结束自主命题,这对老师及全国考生来说无疑都是个好消息。使用全国卷,地区差异造成的分数影响会大幅降低,高考的公平性会更加明显。 2。打破“一考定终身”将有更多试点。之前高考政策的弊端,最大的一项莫过于试点只有一个。而打破“一考定终身",则说明考生在考场上遇到突发情况时或发挥失常时,他们还有机会,对考生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多试点的制度,能大幅度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是高考改革人性化的体现,也是高考改革重视公平公正的又一重要体现。 3.奖励性加分渐消失、“小高考”推迟。2015年起,高考将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自主招生将在高考后进行.对于奖励性加分的消失,个人觉得这还应商榷。一开始引入加分政策,是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是对某些特长突出的学生的高考保护政策,是对学生整体素质检测的体现.但加分考生,应先符合资格,再由相关人员综合评估投票后选出。因管理的缺失,当年的加分政策,已成为高考制度的一大漏洞,成为“不公平”的代言词。“少数民族”可加分,便有人出卖祖宗篡改身份;“三好学生”可加分,便催生了各种带有“官气”、“商气”及“人气”的所谓的“三好学生”;“体育特长生”可加分,则成了一些成绩平平,无心向学的学生的后路;“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可加分,更是催生了花钱买“事迹”的种种荒谬成果。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则是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只认资料,不验真伪,也没人进行相关的跟踪调查评估。只要在审核方面加强把关,加分政策可以在社会上起到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积极作用,能在青少年中营造良好氛围,为祖国发掘某些方面特长突出的人才精英。 此外,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也将是2015年高考改革的亮点。 我认为高考改革的意义重大,取消各种不公平政策,有助于减少高考中鱼目混珠的事件,实现培养真正的人才。此外,必须说明的是,考试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检测手段,这样的手段难免会有失误.但假若考生知道在这样的考试中一旦失误可以再进行一次检测,我想考生才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对待,从而达到真实的水平。弱化考试对考生的消极影响,使考试为考生带来的是更多积极的对教学的良性循环,我想这才是我们想见到的结果,也是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8507e1f5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