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桂集中学 李克敏 七(1)班 2013、 12、4 教学目标: 1、 2、 3、 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诵默写这首词。 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诵读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PPT 班班通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词也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屏幕展示。 三、品读 理解词意(要求: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1、教师范读。 教学重难点: 2、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2)、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3)、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3、展示交流: 1、指名读读出词语的味道来。(“兴”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成“xìng”。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兴”在词中的意思为“兴致,情趣”,所以应读成“xìng”)2、全班齐读。 4、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四、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任务呈现:刚才我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学习诗词,光读懂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这首词读美了、读活了、读出味道来。怎么读就有味道了?细细地读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然后静静地想其中的含义,边读边想,你就会走进诗词中,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感受,就会品出味道来。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自主学习 细细地读,静静地想 展示交流: 板书三个画面1、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黄昏情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这首词是词人当天写的吗?(生:从“常记”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生: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书:常记) 小结: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边的亭子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请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2、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词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时节,荷叶茂密,荷花绽放,香气四溢的景色。(师引导学生想象) (2)讨论:为什么词人和同伴们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3)深情诵读第三、四句。 3、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既然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让词人觉得非常有趣,值得回味的事 五、找出词眼,品读全词、深入体会。 自主学习: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展示交流 1、 生读词,思考。读后交流,明确:这首词是围绕“醉”来写的,“醉”是这首词的“词眼”。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再读这首词 六、小结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虽然只叙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却赋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审美意义。 1、背诵、默写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词的画面。 板书: 如梦令 宋[李清照] 画面一:溪亭日暮 画面二:藕花深处 画面三:一滩鸥鹭 词眼: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ec85c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