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之爱国义士烛之武的局限性分析

时间:2022-07-26 15:32: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爱国义士烛之武的局限性分析





内容提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传统名篇《烛之武退秦师》,对烛之武这一形象的分析,传统观点是久不得志、深明大义、有勇有谋、不卑不亢的爱国义士。教者往往通过讲授烛之武爱国义士形象,来提升受教者的爱国素养。但是,在对传统观点的传承中,教者该如何扬弃?是.“久不得志?还是深明大义?还是有勇有谋?还是不卑不亢?任何的文学批评都是建立在一套价值观和是非判断的基础上的!否则,就会陷入到无标准的随意解读中,也就对学者无指导意义了。正如,用绿林的规矩来评价水浒宋江等人的行为,就会做出草莽英雄的评价,然而用官府的律法来评价水浒宋江等人的行为,就会做出乱民贼子的评价!所以,本文对烛之武的传统形象评价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的标准,是以儒家仁义的思想为基准的。在儒家仁义的标准下,通过对烛之武传统形象爱国义士的批判,使学者明白理性爱国。

关键词:爱国义士 仁义标准 扬弃纵横

.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本句介绍晋、秦郑的理由有二:

1.现实原因,郑从属于晋后,又从属于楚,郑国不忠不义?

2.历史原因,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这两条理由成立吗?

首先,历史原因是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这条理由成立吗?当年晋文公重耳,作为流亡的公子,流亡郑国,郑国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避免和强大的晋国发生冲突,从而造成郑国百姓的利益损失,所以不予重耳礼遇接待,这符合国与国之间的邦交道理,更何况郑国当时完全可以绑了公子重耳以讨好晋国,使得晋郑之间的邦交利益最大化,但郑文公没有那么做,而是让公子重耳经过,什么是经过,其实就是放了公子重耳一条生路,这是郑文公给重耳的最大的人情。故,无论是道理,还是人情,以其无礼于晋的历史原因无法成为晋国攻打郑国的理由。

其次,现实原因是郑从属于晋后,又从属于楚,郑国不忠不义,这条理由成立吗?了解一下史实,郑国本从属于晋国,但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无晋国的实际援助,故被迫拜倒在楚国的军威之下,背晋助楚。结果城濮之战,晋军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来恫吓


楚军,以弱胜强,最终楚国失败,晋文公在郑国践土称霸中原。郑文公于是又派人到晋国主动请罪求和。以上史实,显见郑国的不忠不义,实际上是被动,若只忠义于任何强大的一方,那么郑国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亡国灭种。史实深深的告诫: 弱国无外交”——交的主动权在强国,弱国只能是被动地从属于强国之间,弱国从来无从主动的选择!若以扣帽子式的所谓不忠不义,作为晋国攻打弱小的郑国的理由,能令人信服吗?

因此,以上两条理由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实际上是晋国攻打郑国的借口。这场晋国主导,联合强秦,攻打郑国的合围战,是不义的。

帝王谥号曰的解释:经纬天地,成其道;道德博闻,无不知;学勤好问,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惠而有礼;赐民爵位,与同升。诸多解释,说明谥号为的帝王,相对来说是仁德的,如晋文公、郑文公。

帝王谥号曰的解释:布德执义,故穆穆;中情见貌,性公露。诸多解释,说明谥号为的帝王,相对来说是情义的,如秦穆公。

打着道德的幌子,发动了一场攻伐战,这印证了春秋无义战 最深刻的是《左传》的作者,开篇对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是通过国君的爵位代替国君的名字,寓意深刻?既然这场晋秦围郑的战争是非正义的,那么这场战争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爵位吗,爵位的什么?爵位的升级——领土扩张后的进一步的称霸。 .原文: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开篇简短的交代了围郑的背景,后文晋秦马上就在郑国的领土函陵、氾南,分地驻扎,如何看待这些细节? 为什么不得不 说明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当。

但又產生了一个问题,晋国找了两条借口,并联合强秦,对主动想要从属自己的郑国发动了围攻战,其战争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对郑国进行不是攻伐战,而是灭国战。既然要灭郑国,又来势凶猛,为何不一鼓作气攻下郑国的都城,完成灭国战目的?

两个强大的国家打小小的郑国,还需要做战前调整吗?晋国紧邻郑国,秦国虽劳师远征,但晋秦是联军,晋国的备战中应该有配套的秦国补给。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来势凶猛的强大的联军停驻下来?应该是有所阻挡,联军面前只有郑国的都城,所以郑国的


都城城墙应该是坚固的,又高又厚又长,使得联军难以攻下,联军不得不分兵驻围。

反推之,联军的强大既然是可以被坚固的城防抵挡住的,那么联军又能够来势汹汹、闪电战般地到达郑国的都城外,只能说明郑国是无险可守的国家。

在春秋时期,弱国的命运,在大国的呼吸之间,大国只要围住弱国的都城,对弱国的灭国战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为不得不采取的方法,就得需要联合,和谁联合,如何联合,联合后的收益,又是围着联军间的问题。

.原文: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佚之狐的言语 ——“(一定能),郑文公的态度 ——“(同意了),如何看待这些细节?

佚之狐的,说得肯定;郑文公的,表态很快,说明君、臣对烛之武这个人是知道的,对烛之武的才能是了解的。

郑文公不是相对仁德英明的吗,为何不早用有的烛之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f169e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