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日文学总体特色比较刍议 作者:孟冬永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8期 摘要:长期以来,中日两国文学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但由于两国地理风土、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各自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风格。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日文学的总体特色进行了概括总结,明晰了两国文学在文学观、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两国文化底蕴的理解。 关键词:中日文学;特色;比较 众所周知,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但我们的鄰国日本早在1968年就由小说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江健三郎又于1994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以说,近代以来日本文学比中国文学更早地走向世界,并得到了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的认可。然而若论两国文学的历史,则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对比之下日本文学史较短。历史上,日本文学曾深刻并长期地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如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非常重视诗的教化思想和功利价值,反映了儒教思想对其的强烈渗透。唐诗曾经一度被传诵于日本社会各个阶层。但近代以来的中国文人在文学运动、文学观念、创作手法等方面又主动学习东瀛,促使了中国传统文学向新文学转变。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两国文学由于地理风土、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各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艺风格。 一、中日文学总体特色 (一)中国文学强调“文以载道”,强调政治和文学的统一;而日本文学则游离于政治,具有超政治倾向 在中国,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精神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关联,体现出正道直行、爱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屈子作品中激荡着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至情,司马迁“发愤”而作《史记》,杜甫苦吟的“诗史”,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都是中国强调政治和文学统一的特性的表现。 而日本文学偏向唯美,多超然于社会与政治之外,无关阶级斗争,比较私人化。譬如私小说一度成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主流,代表作品有岛崎藤村的《新生》、葛西善藏的《悲哀的父亲》、志贺直哉的《在城崎》等。旅日作家李长声认为私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的草创期占据了中心位置,并一直控制着日本文学史以及作家、读者的文学概念(李长声,2015)。 (二)中国文学是理性文学;而日本文学更倾向于感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3b4ac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