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日古典文学中“梨花”比较研究 作者:陈永岐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 摘 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家们喜欢并欣赏梨花,歌咏梨花的作品也很多。中国人认为梨花是美的象征,用来比喻美人,歌颂其洁白。也用“梨花”表示惜春之情。在日本古典文学中,正如清少纳言所讲,日本人认为梨花扫兴,甚至用来形容丑女人的脸。但是,清少纳言阅读白居易的《长恨歌》之后,改变了以往的即成认识,认为梨花很好,是别的花木所不能比拟的。这表明通过引进外来文化,在吸收消化的过程中获得了美的新发现。在汉语中,忌讳“梨”字,是因为与“离”谐音。在日语中,忌讳“梨”,是因为与“无”的发音“nasi”谐音。在这一点上,中日两国有相似之处,其特点是信仰语言的灵力,即是避讳某种语言,也就摆脱了某种不祥的遭遇。 关键词:梨花;中国古典文学;日本古典文学;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陈永岐(1964-),男,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引言: 梨花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洁白、美丽的象征。吟咏梨花的诗作颇多。但是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吟咏梨花的诗作比较少。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来看,对于梨花持有消极的态度。 本稿通过分析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关梨花的描写,目的在于探究古代中日对于梨花审美的差异以及其原因。 一、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梨花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梨花”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如白居易(772-846,中唐诗人)的诗歌《长恨歌》中写道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美颜如玉,泪花闪闪,正如雨落梨花,这里梨花带雨描写的是杨贵妃美丽的脸庞。自始梨花开始用于描写美人的脸。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的《送武判官归京》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里把雪比喻成“梨花”,雪落枝头,犹如梨花绽放,壮观美丽,虽是咏雪,亦赞梨花。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的“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用“雪一杈”很好地抓住了梨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花盛开枝头的特征。黄庭坚(1045-1106,北宋诗人)的“压沙寺后千株雪,长乐坊前十里香。寄语春风莫吹尽,夜深留与雪争光。”用“千株雪”、“夜深留与雪争光”来描写梨花,实在是美不胜收。杜牧(803-853晚唐诗人)的《鹭鸶》咏道:“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在这首诗中,杜牧把惊飞的鹭鸶,比喻成晚风中散落的梨花,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韩愈(768-824,唐代诗人)的《闻梨花发赠刘师命》“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在作者的眼中,梨花如雪洁白,沁人心肺。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南宋女词人)《生查子》词中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虞美人》词中的“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反映了惜春的情感。 二、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梨花 谈到梨花,自然也会想起梨树的果实“梨”。在日语中,梨的发音是“nasi”[1],与日语中形容词“无”的发音“nasi”一样,所以令人忌讳。在住宅的周围忌讳种植梨树,用“有実”代替梨,读作“arinomi”。但是,相反在日本有时也利用“无”的意思,在造房子的时候,为了将来家中财产不被偷盗,使用梨木建材,寓意“无物可偷”。还在鬼门(东北)方向种植梨树,寓意“无鬼门”。 梨园在汉语中是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在日本梨园表示歌舞伎界,来源于唐玄宗在梨园教宫女演习舞蹈的故事。“梨花一枝春带雨”用来形容美人含泪,这是来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影响。 在日本最早的诗歌集《万叶集》第十卷第2188、2199首和歌中写道用秋天变了色的梨树叶装饰头发,没有歌咏梨花的和歌。 在日本最早的随笔集《枕草子》的第35段“树木的花”一段中,清少纳言写道“梨花是很扫兴的东西,近在眼前,平常也没有把它附在信里寄去的,所以人家看见有些没有一点妩媚的颜面,便拿这花相比,的确是从花叶的颜色来说,是没有趣味的。”由此可见,在日本古代,梨花是令人扫兴的东西,寄信的时候一般配上时令花卉一同送去,但是没有人使用梨花。甚至用来形容丑女人的脸。但是,清少纳言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之后,仔细观察梨花,认为花瓣的颜色有趣,是别的花木所不能比拟的很好的花。这表明通过引进外来文化,在吸收消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审美发现。 结语: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家们非常喜欢并欣赏梨花,歌咏梨花的作品也不胜枚举。中国人认为梨花是美的象征,用来比喻美人,歌颂其洁白。也有人用“梨花”表示惜春之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日本古典文学中,正如清少纳言所讲,日本人认为梨花扫兴,甚至用来形容丑女人的脸。但是,清少纳言阅读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帶雨”之后,改变了即成认识,认为梨花是很好的花,是别的花木所不能比拟的。这表明通过引进外来文化,在吸收消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审美。 在汉语中,“梨”与“离”谐音,也是令人忌讳,梨的古名叫甘棠,快果,玉乳,玉露,蜜父。忌讳二人吃一个梨,寓意“分离”。在日语中,梨的发音是“nasi”,与形容词“无”的发音“nasi”一样,所以令人忌讳。在这一点上,中日两国有相似之处,其特点是信仰语言的灵力,即是避讳某种语言,也就摆脱了某种不祥的遭遇。在汉语中摆脱了“分离”,在日语中摆脱了“无”。 注释: [1]引号中为日语罗马字标音,下同。 参考文献: [1]蘅塘退士编选,吴兆基注译.唐诗三百首[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4b514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