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作者:张秀梅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 要:徐志摩,被茅盾评价为“是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又是‘末代’的诗人”,实际上他是民国时代新兴知识阶层的代表人物,他在短暂的一生当中,为现代文学的星空留下了一道亮丽的轨迹。终于,他的诗文在沉寂了20多年以后,重新为人们所欣赏、所赞叹,尤其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 关键词:《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文 中图分类号: 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11-01 徐志摩于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这里地灵人杰,名家辈出,水乡的一草一木孕育了他最初的诗情,少年时他就饱读传统文学经典,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而后赴美、英留学,在英国留学期间,康桥以它独有的灵性触动了他澎湃的诗情,也是在这里,他定下了自己人生的基调,确立了单纯的人生信仰。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从此,在康桥确立的人生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处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之下,现实生活到处是丑恶和污秽,他的充满理想主义的英美式民主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他痛苦、失落。于是,1928年8月又来到达伦敦,在伦敦期间他满怀复杂的情感又一次来到了康桥。康桥景色依旧,在归途的舟中,他写下了这首《再别康桥》。 康桥,是诗人理想的象征,一声“再别”,包含了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康桥理想”幻灭之后向过去最终的告别,又流露出对剑桥大学、对英美式社会理想依依不舍的深切情怀。《再别康桥》宛如一幅如梦如幻的风景画,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同康桥依依惜别的情景。 在诗的开端,诗人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脚尖,像一阵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走了,生怕惊醒康桥的好梦,不但烘托出康桥周围宁静的气氛,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细致入微的感情。轻柔的音乐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协调一致,增强了诗歌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这一“走”一“来”,也暗含了诗人康桥理想的形成和幻灭,在诗人要离开的那一刻,他把生长于斯的理想又留于斯,来时不曾有,今天再次离开时同样是不拥有,这是怎样的悲哀呢?在康桥所有的景物当中,诗人为何偏要向“西天的云彩”作别呢?因为在诗人的眼中,康桥傍晚的景物中属“西天的云彩”最美,它的富于变幻给傍晚的康桥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康桥更加美丽,诗人在临别的最后一刻向“西天的云彩”作别,也代指向整个康桥告别。 诗歌的第二节、第三节均为再次欣赏旧日景色,诗人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康河的怡人风光:“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浪;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他将“那河畔的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c5874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