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材料以后,就要考虑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就是组织材料。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弄清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弄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技巧。组织材料可以理顺条理,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那么,怎样组织材料呢?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a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组织材料(递进式) 事情的发展总是要有个起因,开头、经过和结果,以这样的顺序组织材料,便于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是写红军长征中夺取泸定桥的故事,红军要北上抗日,过乌江天险是事情的起因,向泸定桥进发是事情的开头,夺桥突击队首先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索桥,穿过熊熊烈火和守城的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是事情的经过,消灭敌人,夺下泸定桥是事情的结果。这种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是写记叙文常用的方法。 ★b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时间式)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记叙,随时间的推移故层层展开,逼近文章的主体。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也是记叙文常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有明显的时间标志。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开头讲我军夺取“三九一”高地的重要性以后,接着按时间顺序记叙了邱少云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直至牺牲的经过。文章用“那一天,天还没有亮”开头,写我军在敌人阵地前潜伏得非常好,用“中午的时候”开头,写敌人的燃烧弹打着了茅草后,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之苦,一动也不动,直到牺牲。用“黄昏的时候”开头写我军发起冲锋,夺下了“三九一”高地。这种方法运用得好,能使读者对文章的层次一目了然。 ★c按空间位置组织材料(方位式) 写一个地方,写一个环境,常常按照空间的位置组织材料,例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首先是写“正门”再写“中央大厅”、“大礼堂”和“宴会厅”最后写“会议厅”,使人民大会堂的几个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时,记叙人的活动也按照空间顺序来写。例如:《课间十分钟》一课,开头写下课了,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做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分别写了“校园的东墙边”、“球台右边的大树下”、“操场的西墙边”及“操场中间”的同学们的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一定要把各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交待清楚,否则,别人看了会糊涂。 ★d按照内容的类别组织材料(并列式) 按照内容组织材料,就是按事物的性质把内容分若干类别,把同类内容放在一起,然后排列好,分别记叙。这种方法使人感到眉目清楚,有条有理。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除开头、结尾外,就是按“启发我认真读书”、“谈论碰壁”、“求助车夫”、“关心女佣”这几类事件来表达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e用对比法组织材料(对比式) 用对比法组织材料,就是把有可比的材料放在一起,分别来写。通过比较突出中心。例如:《田忌赛马》一课,先写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总是输,后写田忌听了孙膑的话,再和齐威王赛马就赢了,两相对比,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f用线索组织材料(线索式) 文章以某一事物(物件、情感、)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楚,行文流畅。例如《小木船》:看木船(想陈明)——忆木船(闹矛盾)——赠木船(惜分别)——藏木船(不忘情) ★g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组织材料(总分式) 文章先概述全文内容,然后分项具体描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先概述“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从杨梅树、杨梅果两方面具体记叙。 总分结构分三种形式 分总:先分述,后总结;总分:先总述后分述;总分总:先总述,再分述,然后总结。 ★h用首尾呼应的方法组织材料(照应式) 文章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的开头写道“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 的被难日,离现在已有十六年了。”结尾写道“我又哭了,从地上拣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 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小学课本中,这样的文章比较多。 ★i用回忆的方法组织材料(回忆式) 文章以回忆的方法组织材料,特点是以难忘的事例打动读者,使读者很容易与文中的主人公产生思想共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回忆了“读水浒传”、“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四个典型事例,说明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者读后,深受感动。 组织材料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具体怎样处理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具体安排。有时,为了使文章有波澜,常常以一种方法为主,兼用其它方法。因此,组织材料要在巧上下功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e638757e21af45b307a8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