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以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从多角度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法学法: 谈话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资料收集法、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 一、 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经过小学几年的学习,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知识吧?今天,老师有问题考考你们,敢试试嘛?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谁说的呢?(孔子)孔子何许人也?谁能介绍一下? 3、孔子因博学多闻又被人们称为孔圣人。有一天,孔圣人到东方去游学,碰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一个问题,就去问原因,可是,两个小孩子提出的问题把孔子也难道了,到底是个什么问题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一起去听听《两小儿辩日》这个寓言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探讨文意,寻求启示 (一)熟读全文 1、师范读全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师生共同找出文中比较重要的词句进行重点学习。 2、教师领导学生试读整篇文章,教师纠正错误。 (二)理解文意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件什么事。 (提示本文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使用古大的语言方式写的,怎样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呢?你有哪些办法? 如:根据课文后的注释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得地方;查阅资料;询问老师或同学…… 2、分小组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问,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长汇报学习情况,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汇报过的内容不在重复,不正确的可以纠正,也可以补充。 (根据学生发言相应板书: 初出 日中 一儿 近——大 远——小 另一儿 远——凉 近——热) 4、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两小儿争论的问题和他们各自的理由,两小儿分别站在什么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呢?你支持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5、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开来生活中有很多分歧都是因为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的。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诗中所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孔子能裁决吗?(板书:不能决) (三)探寻启示 1、问什么孔子也不能裁决呢?(圣人也有所不知;两个小孩的理由都很充分;当时的科技不发达……) 2、两个小孩怎么看这事,他们怎么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意思? 大圣人不是丢丑了吗?多难为情啊!怎么不随便变个理由骗骗两个小孩呢? 孔子不能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正体现了他严谨的做学问的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不怕露丑,真值得我们学习。 3、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两个小孩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4、你看了他们三人的表现,你怎么想呢? 三、课外延伸,探索真理 1、游戏(一)考眼力:在五秒钟内,判断不同背景下两个圆的大小,在请学生验证的判断对错,并分析原因。 游戏(二)看谁更暖和:老师已经画出三个相等距离的点,请三个同学烤火时抢占最暖和的点,并请小记者现场采访。 2、结束游戏后,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科学问题。 游戏结束了,现在我们言归正传。同学们,你们是21世纪的人才,是祖国的花朵,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如果有一天,你坐上了时空穿梭机,来到了遥远的古代,正好碰到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回答的问题,你能回答吗? 3、小结:真不错,圣人不能回答的问题你都能回答,简直可以为圣人之师了。 四、总结全文,引入生活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有趣吗?谁来讲讲? 2、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呢?(生介绍) 结束全文:古人列子能在遇到有意思的事时,就及时写下来,你的生活中有有意思的事吗?一旦发现就赶快把他写下来吧!你的故事一定会比列子的故事还要精彩! 五、板书设计 : 初出 日中 一儿 近——大 远——小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不能决 另一儿 远——凉 近——热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充分预习,广泛的收集资料,运用根据课后注释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小组、班级中充分讨论,正确理解文意。本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十分贴近,辅以浅显易懂的游戏,降低了对科学道理理解的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要有学生认识自然,探索真理,大胆质疑的精神,懂得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学无止境的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fc296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