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与“裳”读音的探究 听了初一语文组五位老师的课,相同的课题《木兰诗》,相似的课件,大致相同的课堂结构,基本相同的课堂教学内容,使我们设想中的 “同课异构”有了雏形。可以看出,老师们几乎都是根据自己的特色、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领学生理解、分析、朗读、背诵诗文。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帖”、“裳”两个字字音的处理不相同,暴露出集体备课的不严谨,也引发了我的探究兴趣。 “昨夜见军帖” 中的“帖”字究竟应该怎么读呢?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注解如下:帖(贴)tiē,阴平。①服从;顺从:服帖。②妥当;稳妥:妥帖。 帖tiē 阴平,姓。帖tiě①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帖。②旧时写着生辰八字等的纸片:庚帖/换帖。③(帖儿)写着字的小纸片:字帖儿(便条)。④<方>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药。 帖tiè去声 学习写字或者绘画时临摹用的样本:碑帖/法帖/习字帖/画帖。一个字,三个音,四个词,九个义项。“昨夜见军帖”中的“军帖”具有使令意味,与“请帖”的邀请意义相近,因此可以断定,“昨夜见军帖” 中的“帖”应该读作tiě上声。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中的“裳”又该如何读?刘大宇老师说:“课本中古今读音存在差异的,如若教科书没有做出特别的注音,应该按照现在的读音发音。”此话语文同人皆赞同,而上课的老师对“裳”字则有cháng(阳平)与Shang(轻音)两种发音现象。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注解如下。“裳”cháng,古代指裙子。“裳”shang,见【衣裳】。该辞典对“衣裳”一词的解释是:<口>衣服。这就意味着《现代汉语词典》解决不了“裳”的发音问题。转而求教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释如下。“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衣:上衣。)【注意】古代男女都穿“裳”,不是裤子,是裙的一种,但不同于现在的裙子。该字典的注释似乎可以基本确定“着我旧时裳”的“裳”读为cháng。查阅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注解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大致相同,多出的一条解释是:衣服。《水经注·江水》:“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综合上述的资料,可以确认,“著我旧时裳”中的“裳”应该读为cháng。 简单而论,既然《木兰诗》是“乐府双璧”之一,是古诗,那么,古诗读古音,就读cháng吧。转悠了一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4a4f83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