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的分类

时间:2022-05-07 01:0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律、论三藏的纂集,称为《大藏经》《大藏经》在隋唐时便有纂集,但因当时没有印刷术,所有的编集都是由书写而成,直至宋代太祖皇帝在西川成都,以木版雕刻印刷,才有刊印。此后,藏经的印刻事业陆续兴起。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藏经被焚烧殆尽。到明太祖洪武年间,才再刊刻,但因校勘不精细,有不少脱误。到清代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三年1735-1738以北藏为基本,加入新籍,刊刻成为《龙藏》后来,有日本大藏经编纂会,网罗印度、中国、日本、朝鲜一切佛教的名著,在日本大正十三年(1932,完成举世佛学界最完整的一部大藏经,名为《大正藏》

至于记述教法的文献,自古即有九部经(佛经内容的九种分类)及十二部经等。十二部经是: ()契经,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之教说,即一般的佛经; ()应颂,以偈颂重复阐释契经所说的教法,亦称为重颂; ()记别,又称为授记,指佛陀对众弟子未来所作的证言; ()讽颂,又称孤起,以偈颂来记载佛陀的教说; ()自说,佛陀不待他人问法,而自行开示教说; ()因缘,记载佛说法教化的因缘; ()譬喻,以譬喻宣说法义;

()本事,本生谭以外,记载佛陀与弟子的前生事迹; ()本生,记载佛陀前生修行之种种大悲行; ()方广,宣说广大深奥的教义;

(十一)希法,记载佛陀及诸弟子希有的事;

(十二)论议,记载佛的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分别明了其意义。

原始的佛典,如阿含及各种律藏等,初时都是以口诵相传,经过结集、订正、确认后,才以文字记录下来。初期的经典,多数是以书写方式流通。如《佛本行集经》说天王用笔墨、陀罗叶等书写,《大方等大集经》说用纸墨书写,《持心梵天所问经》《宝女所问经》《普曜经叹佛品》等则记载用竹帛书写,亦有在壁上书写经文的。此外,《正法念处经》《大般涅盘经》《梵网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亦举出以叶纸、桦皮、贝叶、纸、素白迭等书写。因当时没有印刷术,故大乘佛教常劝说抄经的功德,令佛典的流通量亦随之扩大。

隋代天台智者大师,为了让大众易于明白佛陀的教法及思想内容的判别,把佛教经典分类为五种,把佛陀说法的过程分为五个时段。

第一华严时,是佛陀初成道时,在三七日时说《华严经》《华严经》有前分与后分的区别,前分是三七日时说,与会的都是优秀的大菩萨,没有声闻(阿罗汉)在内;后分如《入法界品》,则有舍利弗等大声闻在内。但因为说法的程度太高,这些大声闻人都无法听得明白,都如聋似哑,未能收到化益的效果。

第二鹿苑时,又称阿含时。是指佛陀说《华严经》后的十二年间,最初在鹿野苑为跟随他出家的五比丘说法。(悉达多太子偷出宫门时,他的父亲净饭王又惊又气,于是派人追他回来,但因太子出家心很坚固,净饭大王没办法,只好从王师中选出憍陈如等五人,伴随侍奉太子学道。于是,这五人便随同太子共修苦行,成为后来的五比丘。太子修了六年苦行,仍然想不通如何能解脱生老病死的问题,不能达到解脱目的,于是放弃苦行,到尼连禅河沐浴,并


接受牧羊女供养乳粥。憍陈如等五人以为太子退失道心,于是离开太子,来到鹿野苑苦行林继续苦修。释尊成道后,很怀念这当初跟随他的五人,很想先度他们,于是来到鹿野苑为他们说四圣谛、八正道、布施、持戒、生天等法,五比丘实时得法眼净。)之后,佛陀在十六个大国里,说小乘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所以此时期又称阿含时。佛陀在这时期所说的教法是小乘法(即三藏教),程度比较低。(未完待续)

第三方等时,「方等」是大乘经典的通称。佛陀在鹿苑时,度了无数弟子成为阿罗汉。于是在后来的八年间,开始说维摩、思益、胜鬘等大乘经典,斥责小乘而赞叹大乘,目的在打破在第二时得了小乘法浅证的阿罗汉,以为是与佛深证相同的偏见,启发小乘人生起耻小乘,尊大乘的心。

第四般若时,在方等时之后的二十二年间,是佛陀说各种般若经的时期。这时所说的教法,在内容上分为通、别、圆三教,说诸法皆空,其意义是要二乘人进一步发展至大乘中的空,淘汰大、小乘分别的偏执,融合大小乘于一味,故此时又称为淘汰时。

第五法华时,又称涅盘时。是佛陀在最后八年间,说《法华经》,与入涅盘之前一日一夜,说《涅盘经》的时期,主要是使修学的人证入佛的知见。佛将华严时以后,至法华时期间之二乘加以开会,令他们能「入佛知见」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载,佛亦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法住。既然佛亦以法为师,依法而住,为甚么三宝中不以法为首呢?因为法虽然是佛的老师,但法要由佛来说,道要人来弘。

假若社会上一切大众都皈依佛法,这世界便没有罪恶,没有仇恨、嫉妒、报复,人心纯正,天地清宁,天灾人祸亦不会发生,这是皈依法的真实意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c6e6d0102e067.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82ee324afe04a1b171de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