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作者:姚明娟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6期 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小学姚明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惊人,科技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能力,探索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路子,更成为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更能证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会自能读书的本领,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契机,促进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生为学主人,教为学服务 小树小的时候,常常需要人们的扶持,但其生长的过程却主要靠自己,没有人能代替它去生长。“外因的力量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学到各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二、读说议画,生在乐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在浓厚的兴趣中才能产生乐趣。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活动往往和兴趣密切相关,电影、录像、VCD、DVD、多媒体课件,可谓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可为学生提供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读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问题,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重讲轻读方法。 2.说说——存乎于心,在乎语言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月亮湾》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月亮湾村前的景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都能围绕着“小河一河上一河里一河岸一农田”的顺序有条理的说出月亮湾的美丽景色。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 3.议议——伶牙俐齿,闪烁智慧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三袋麦子》一文,我设计了一个巧妙的问题——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处理自己的那袋麦子的?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为什么?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畅所语言,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场面,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参与唇枪舌战,气氛十分活跃。 4.画画——熟读成诵,化文为画 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教学《雨点》一文。学生需要消化、巩固、积累所学的知识,就需要熟读成诵,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字中蕴藏着的美。我在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散步”“奔跑”“跳跃”等词语来补充我黑板上的画面。让学生尝试以画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文中的内容,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 三、方法是引领,能力为开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尤为重要。如《秋姑娘的信》一文,2-5段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信的内容,结构相似,语言表达形式也完全一样:秋姑娘写信给谁?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二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五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就是实现“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实践是基础,习惯靠养成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的课堂,绝非一堂课所能实现的。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让学生从传统那种“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读走向开放型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们有充分的实践空间,广泛地接触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或到效外游玩,或上树林原野采集本,或参观工厂,或学雷锋做好事。也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立图书角,推荐好书让学生阅读,教给阅读方法,开展读书竞赛、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学会表达,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出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呼吁教学要回归自然,呼唤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如一道新世纪的曙光,它将照亮漫漫教学路。为了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夺目光彩,让语文成为一泓活水,成为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课程,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大胆尝试让学生像人民解放军战士那样,“跌、打、滚、爬”,经受各种语文实践和锻炼,熟练掌握语文这门工具,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现代文明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f886f1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