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防控方案学习总结 2021年7月30日上午,*****口腔门诊部全员9人开展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根据新冠肺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要求和第八版防控方案展开学习。 一、掌握和了解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1.新冠病毒属于β 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 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2.新冠肺炎潜伏期为 1-14 天,多为 3-7 天;发病前 1-2 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 较强; 3.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 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冠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可能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基因组不断发生变异,目前研究提 示部分变异病毒传播力增高但其潜在致病力和对疫苗效果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疫情发现报告 1.加大预检分诊人员对发热、干咳、 鼻塞、流涕、肌痛、乏力、咽痛、结膜炎、嗅(味)觉减退、腹泻十大症状进行严格监测,一旦发现发热等可疑患者及时隔离加上报。 2.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高风险职业人群的重点人群的排查,一旦发现及时上报。 三、隔离管理 按照标准设置并规范管理,严格做到单人单间。 要配备配齐工作人员,落实对外封闭管理、内部规范管理、清洁消毒和垃圾处理、环境监测等措施,并做好服务保障和心理 支持。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 四、转运 发现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 密接的密接应安排专用车辆在规定时限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集中隔离场所,转运过程中应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及车辆消毒措施。出院或解除隔离后,要尽快返回家中,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 五、消毒 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 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 品,进行随时消毒。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或活动过的 场所,如居所、工作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其 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在其离开后(如住院、转院、出院、 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短暂经过的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 2.医疗机构消毒。应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手消毒。建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也可— 82 —选择碘伏、过氧化氢等消毒剂。 3.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患者排泄物、呕吐物、体液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参见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所用消毒产品 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管理要求。有人的情况下,不建议喷洒 消毒。患者隔离的场所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 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 于 30 分钟。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将患者安置到负压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应进行单间隔离,确诊病例可多人安置于同一房间。非负压隔离病房应通风良好,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也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 1 小时以上。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 4.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 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分钟。 通过此次学习我们深克的感受到疫情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时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做到早、小、严、实,科学精准,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口腔门诊部 2021年7月30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5817c0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