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漫话清高教案1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 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3 学习随笔的写法。 重点难点 : 1.了解“清高”的内涵。 2.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 预习要求: 1、 字词句(先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查) ⑴音:勾当(goudang) 颍(ying)水 汲(ji)黯 怪癖(pi) 禅(shan)让 倪(ni) ⑵意:用世:出任官职。 扬弃:(1)保留和抛弃(2)抛弃。 德高望重:品行高尚,声望卓著。 姑置勿论:姑且放到一边不去讨论议论 。 实至名归:有了实际的成绩,名誉也随之而来了 。 ⑶不理解的诗句: ①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长安宫阙处天九天之上,高贵豪华,我曾地这个地方作臣子。 ②端居耻圣明: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③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假,凭借。④业已饮,何恤他:业已,已经。恤,忧虑。 ④红颜弃轩昂,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对,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红颜对白首,从少壮到晚岁。⑤轩冕,车马冠服。(皓月当空的清宵,把酒临风,至于沉醉。有时在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高山太巍峨我不能仰视,只能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2.给每一自然段用原文或者自己概括大意 3.如有可能,查找一下许由、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李白、孟浩然等人事迹。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评价他人。“清高”是褒义还是贬义?“清高”为何意?在这一课里,学者金开诚以“漫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思想行为在今日社会中的表现。 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杜中央副主席。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入社。曾任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常委,第九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宣传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二.解决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字词 三.解决预习中的第二个问题。先讨论,再找生发言。(重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快速把握文意层次。) 1、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段意: 第1节:释清高。 第2节:传说中第一个清高的人的事迹。 第3节:清高与富贵无缘。 第4节:纯正的清高者陶渊明. 第5节: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须有才。 第6节: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第7节;评定清高的标准是模糊的。 缩8节。当代应如何扬弃“清高”这一概念。 2、由以上概括可把文章分成哪两部分? 【明确】 ⑴(1——7)清高在古代 ⑵(第8节) 清高在当代 四、研读探究:(课后第一题) 1、许由、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 【明确】许由的例子说明“清高”与显贵无缘,陶渊明的例子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 2、李白、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 【明确】李白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孟浩然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 3、学生齐读第8节,分析作者认为“清高”在当代有什么积极意义? 【明确】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有点清高可使人失意时获得心理平衡;成功人士有一点清高可以使人清白正直,不利令智昏,这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五.讨论题、 1、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清高”谈一谈。 提示:“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特有的概念,同样以“清”构词,并且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词是“清贫”,它更明确地暗示了“清高”中“清”的含义,那就是对功名官贵的不屑态度。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一批批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杰出人士。当然.事业上的成功不同于古代的“功名富贵”但还是有类似之处,那么,如何看待别人的成功?如何在成功面前保持正常、理智的心态?本文作者开出的一剂方子是“清高”, 这正是作者写本文的出发点所在吧。读者也许会嫌“清高”迂阔,不敷实用,可是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不少东西是可以古为今用的,注意采取和吸收,有助于我们社会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可悲的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这“清高”已难有容身之地,且不说那粗制滥造、泡沫泛起的学风,败坏学术研究的声誉,就是那学术腐败的丑闻也是不绝于耳,为了争名争利争评奖争职称,不惜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拉关系,送红包,甚至雇人代笔,假文凭,假学历屡见不鲜,这种“学术蝗祸”,打而不绝,浊浪滔滔,何处言清高? 2、品读鉴赏 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这是一篇文化随笔,也是一篇说理散文,文题中的“漫话” 最能体现本文文体特点,作者文笔飘逸灵动,材料翔实,事例精当,记叙,说理,抒情有机融合,论证层层深入,例证令人信服,体现了学者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 六、课外拓展:(见幻灯片) 1、 完成练习题二,写在《随笔本》上。 2、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孟浩然》。 七、课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漫话清高 许 由:经国之才,不屑为官 ,清正。 陶渊明:诗才名扬 不愿做官 ——原则性,在古代, 清高孤高。 李 白:诗名天下 用世心切 ——严格性 。孟浩然:前愿用世 后多恬淡 ——模糊性。 没发财者:求得心理平衡 ,在当代 清高。 已发财者:对人对己有益 。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6621d9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