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常见意象解读:飘零的落叶-精选教育文档

时间:2022-07-26 04:16: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常见意象解读:飘零的落叶

一、落叶的别称

1.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5.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6.晓晴寒未起, 霜叶满阶红。(白居易《秋雨夜眠》) 7.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程颢《秋》)

诗人主要从形状、色彩和动态三个方面描写秋天树木的落叶,因此就有了“落叶”“落木”“木叶”和“黄叶”“红叶”“霜叶”等说法。《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一叶”是“一叶知秋”典故的简缩,也是“落叶”的另一种说法。

林庚在《说“木叶”》中说:“‘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二、落叶的意蕴 1.借落叶抒发悲秋之情

“悲落叶于劲秋”,落叶是秋天的季节名片。自从宋玉在《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就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成了人们面对萧瑟秋景而伤感的主要意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着重从形、声、色、态上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借描写夔州秋景抒情。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叶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2.借落叶抒发年老体衰之悲

落叶的凋零正值深秋,而此时又是一年将尽之时,所以诗人常面对落叶感叹岁月不饶人,韶光易逝,人生易老。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比兴兼用。上下句构成喻体与本体关系,用树之落叶来比喻衰老之人。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上句描写黄

1


叶树不但起了烘托悲凉气氛的作用,而且为引出下句“白头人”作铺垫,这又是起兴。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 3.借落叶抒发思乡之情

落叶归根是指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这种自然现象极易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后用“落叶归根”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客中夜坐 袁凯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落叶萧萧触动诗人归思,但归路茫茫,回归无望。夜雨声中又传来一声雁叫,更使诗人愁肠欲断,归思难收。 【巩固训练】

1.简要分析下列诗句中落叶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白居易《途中感秋》)

2)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4)高梧一叶坠凉天,宋玉悲秋泪洒然。(李郢《早秋书怀》) 5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白居易《秋月》)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落叶 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修睦,晚唐诗人。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使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C.颈联“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的“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自己的情态,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E.全诗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借黄叶抒发人老体衰之悲。

2)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

3)写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秋景,营造了一种凄凉意境,点出湘君思念湘夫人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4)借落叶营造出秋风萧瑟的凄凉意境。

5)借落叶的策策之声写中了秋月夜的凄清寒凉之态。侧面点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2.(1B CB项“比喻”错,应为“拟人”;C项属于炼字,不能说“何边”有错,只是写作“河边”可以更好与上文的“流水”照应。)

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691eb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