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健全人格”。中国旧式教育崇尚“学而优则仕”,教育的目的在于读书做官。蔡元培先生执掌北大时,从立国立民的角度提出,新教育的目的乃是“养成健全人格”。早在1902年,蔡元培在《师范学会章程》中就已提出,教育的宗旨在于“使被教者传布普通之知识,陶铸文明之人格”。1915年,他在提交给巴拿马万国教育会议的论文《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又明确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循此思想,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要求学生要“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要“敬爱师长”,“砥砺德行”。在1918年北京大学的开学演说词中,蔡元培又重申,“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由此可见,养成健全人格,是蔡元培持之以恒的教育主张。蔡元培先生“养成健全人格”的教育主张源自于其深沉的爱国热情,他说:“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目睹外敌入侵、清廷无能,戊戌变法夭折等变乱而产生的救国必先新民、新民必先从教育着手的深刻反思,这样的反思对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8baca5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