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学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总结

时间:2023-02-16 11:23: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各种精神方面的总称。

哲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求一切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a.社会意识与社会

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b.突出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两大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2.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哲理二: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分配制度改

革、农村三权分置等)

2.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时,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孩政策、政府机制改 革、法律、文化体制改革、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和修改等)

三、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矛盾的不断解决。 3.不同社会解决基本矛盾的方式不同: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改革的方式。

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性质 解决方式 根本目的

阶级社会

两大基本矛盾 阶级矛盾 对抗性 阶级斗争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

两大基本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非对抗性 改革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改革

①性质: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原因: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③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④作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四、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


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哲理三: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

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五。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

也是我们党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

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工作方法。 社会的两大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和上升的。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矛盾的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两大基本矛盾。



作路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b882c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