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学院教授评价清华大学肖鹰教授缺乏人文素养 韩寒的粉丝攻击肖鹰教授是肖叫兽,论点是《喷粪物语》,这有点不雅。我作为一个大学人文学院的教师,对同行肖教授进谏:“肖老师,您缺少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肖教授对韩寒等人的批评有悖于人文精神的彰杨 。 从去年9月起,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鹰以《当下文化病态批评》为题,在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做解读当下文化现象的演讲。下面是肖鹰教授的原文,“谈韩寒比较危险,不管支持他还是反对他,似乎永远是错的。韩寒为什么能走向神坛?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产业资本和文化权力的勾结。韩寒最初被打造成神话,是出于两个需要:一是韩寒家庭,尤其是他那个望子成龙的父亲韩仁均的需要,倒未必是韩寒本人的需要;二是上海《萌芽》杂志的需要。当时的《萌芽》经营惨淡,急于寻找脱困的捷径。它在“新概念作文大赛”时发现,所有参赛选手中,只有韩寒有特别的新闻价值。一位七门功课高挂红灯的桀骜少年获得作文大赛一等奖,不但极博眼球,还确证了《萌芽》是天才伯乐。后来的舆论确实将《萌芽》看作了发现甚至创造“天才作家”的圣地,于是在全国文学期刊极度萎缩的境况中,当年的《萌芽》订阅量从几千甚至几百本,一下攀升到50万本。在对“天才韩寒”的神话塑造中,除了文化权力,还有产业资本的力量。韩寒除了有“天才作家”“公共意见领袖”的身份外,还是众多品牌有形和无形的代言人。近10年来,韩寒一直是被特殊推荐的“新浪博客头牌”。最近,韩寒代言了一组新浪移动客户端的户外广告,上面用了韩寒的照片,广告语为“新闻不是讨你喜欢”、“新闻不是审判”等。新浪到现在仍不愿意放弃韩寒,不正是觉得他还可以吸金吗?韩寒背后有强大的资本力量,最初是打造他、包装他,现在是利用他”。 众所周知,韩寒,是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中国作家、导演、职业赛车手。1999年,他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2000年,在上高一的韩寒退学,后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2001年,他出版文集《零下一度》,该书获得当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他出版小说《像少年啦飞驰》。2003开始职业赛车生涯。2004年3月,他出版文集《韩寒五年》。2005年开通博客,开始博客写作[3] 。2006年9月,发行个人首张唱片书《寒·十八禁》。2009年,他主编《独唱团》。2010年,韩寒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2011年,他出版杂文集《青春》。2012年6月,韩寒发布了APP阅读应用“ONE·一个 。2013年,他出版《一个:很高兴见到你》。2014年7月导演的《后会无期》在中国内地上映,上映18天,票房近6亿,成处女作票房第4高 。8月1日,韩寒出版随笔散文《告白与告别》,该书主要讲述韩寒的过往与梦想、所思所悟,更独家收录韩寒执导首部电影《后会无期》全过程,展现他从作家转型导演的心路历程 。10月4日,韩寒代表上海大众333车队驾驶6号赛车参加CTCC中国房车锦标赛北京站在金港赛车场进行排位赛,排位成绩列第八名 。 作为一个大学人文学院的老师,我目睹了韩寒勤勤恳恳做事,一步一个脚印, 带着勇气、知识、信念、追求去搏击长空,创造自己。他是社会的财富,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不是不要肖教授少批评韩寒,人无完人,韩寒也有缺点,他的作品也有瑕疵, 少批评并不是不批评。批评时要中肯地、恰如其分地批评,既可以让韩寒了解自己的错误,作品的不足,又可以让韩寒看到纠正错误的可能性,激发他的创作上进心。这样的批评,伴随着鼓励和期望,饱含着诚意和热忱,就可以使青年明辨是非,尽快完善自己的文学创作,激发他更多作品问世。肖教授的批评,恰如其分了吗? 文学批评的目的是什么? 文学批评,也是一种审美观。批评,就是另一种方式的鼓舞。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具体的作家作品,任务是评价其得失成败,因而,它对文学创作有巨大的作用。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的作用正如罗马文艺批评家贺拉斯所说:批评能起“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我自己不写什么东西,但是我愿意指示(别人):诗人的职责和功能何在,从何处可以汲取丰富的材料,从何处汲取养料,诗人是怎样形成的,什么适合于他,什么不适合于他,正途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歧途又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通过对具体的作家作品的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分析评价,指出其思想和艺术方面的高下成败、得失优劣,从而帮助他总结创作经验,扬长避短,或端正其创作思想,或弥补其艺术的欠缺,或提出完善其作品的意见,促使作家创作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30年代许多青年作家的成长就同鲁迅对他们作品的批评和关怀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文学批评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价而涉及广泛的文学现象时,会影响一个时期甚至一代文学的发展动向。进步的、科学的文学批评能促成进步文学的繁荣兴旺。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空前繁荣,就直接与文学批评界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一大批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分不开。果戈里的《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问世后,由于揭露了农奴制的罪恶,受到了反动批评家们的围攻。当果戈里感到徨惑不安的时候,别林斯基凭借他锐敏的文学感觉,写了著名的《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分析了果戈里作品的意义和特点,以巨大的热情和雄辩的气势,充分肯定了果戈里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阐明了批判现实主义对俄国社会生活和文学创作的迫切意义。这不仅大大地鼓舞了果戈里,促使他坚持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一步写出了《钦差大臣》、《死魂灵》等不朽之作,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与果戈里同时代的一批进步作家,如屠格涅夫、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等,有力地促进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我认为文学批评的方式批评家应该以文学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以审美的态度观照与体验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批评家首先应该做到象普通读者那样进入阅读、欣赏的角龟,在作品的形象世界中产生由衷、真切的审美体验之后,他才拥有了批评作品的权利。例如脂砚斋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一位批评家。他的批评富有真知灼见,却又处处与作者感同身受,与作品中人物息息相通,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一个批评家应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感受能力。像肖教授这样一个艺术感受力迟钝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好的批评家的,因为他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判断是大可怀疑的。普列汉诺夫说:“只有那种兼备极为发达的思想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才有可能做艺术作品的好的批评家。”诸如肖教授之类虽具有一定的审美欣赏能力却又跳过审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fdd67cbed5b9f3f80f1c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