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唐 杜牧)》赏析及练习 赏析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小舟白沙,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正在唱歌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依然在对岸吟唱《玉树后庭花》。 .赏析 1.赏析两个“笼” 笼罩之意,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为下句做铺垫 2.赏析“夜泊秦淮近酒家” 承上启下,交代时间地点,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使之具有个性,同事照应了诗题,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3.最后一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情感 运用双关曲笔,借题发挥,批评了醉生梦死的豪门贵族,引用“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现诗人对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鄙视,抒发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度关切忧虑 4.赏析“犹” 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微妙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中心 这首咏史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任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 练习 1、诗中用一个“ 笼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近酒家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写景。笼,即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将轻烟, 淡月 , 寒水、 细沙 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 朦胧(迷茫) , 冷寂(悲凉) 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说说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3、请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烟、水、月、沙、酒家、秦淮河 3、联系全诗,如何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寒”? “寒”字不仅点出季节,时值深秋或冬季,环境冷寂的特点,还透出诗人心中的悲凉。 4、“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5、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诗的首句描绘的画面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一下)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首句诗为我们描绘了迷蒙冷寂的画面。迷蒙的烟雾笼罩这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寒冷的时节,而且还写出了在人的心头掠过的一丝寒意。)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8、有人说诗的后两句讽刺了商女不知亡国之忧之耻,你同意吗?末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不同意。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所唱由听者而定,可见“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 8、“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像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9、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0、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示例: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11、、请简述最后一句的《后庭花》的相关典故,并分析作者指责商女的用意。 南朝陈后主在位的时候,大建宫室,生活奢侈,创制了《玉树后庭花》等歌曲寻欢作乐。作者指责商女实际上是一种曲笔,他真正想指责的是那些听歌女唱歌的人。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 12、后两句有何深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采用曲笔的形式,表面是在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判那些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士大夫官宦。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之情或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14、、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3、D(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14、.D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ef5bf1f46527d3240ce0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