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牧区休闲生活方式---赛马节 摘要:本文运用相关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玉树赛马节,以期望为研究玉树藏族社会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学 玉树 生活方式 社会功能 玉树赛马节是玉树藏区乃至康巴藏区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和艺术特色,经过多年发展、演变、积淀,不仅成为玉树藏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缩影,反映着玉树藏族的历史、风俗、文化、宗教、审美取向。而且也发挥着社会交往、社会化、社会调适、社会控制等功能,影响着这一地区藏族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行为模式。研究这一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对了解玉树藏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宗教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拟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玉树赛马节这一独特的节庆活动,期望进一步了解玉树赛马节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为研究玉树藏族社会文化奠定基础。 玉树赛马节是玉树藏区乃至康巴藏区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经过多年发展、演变、积淀,不仅成为玉树藏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缩影,反映着玉树藏族的历史、风俗、文化、宗教、审美取向,而且也发挥着社会交往、社会化、社会调适、社会控制等功能,影响着这一地区藏族人民群众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 一、社会交往的功能 众所周知,人具有信息交流和交往需要,通过赛马会的物资交流,不仅能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购物需求,同时给地方带来经济繁荣、市场的活跃。因此,赛马会的举办在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交往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表现在:一是赛马会充当媒介和桥梁,提供经济信息,引进外地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的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增强民族经济的活力和实力。二是赛马会以其固定的时间、地点、方法、程序和内容,使活动持续、稳定开展。从而,为搞活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有了无数个让经贸“唱戏”的大舞台。三是赛马会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活动方式活跃农牧区商品市场,搞活区域商品流通,增强农牧民商品意识,推进农牧区商品经济发展。四是赛马会淡其旖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传统表演项目,吸引了大量外来参与者,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加速了改革开放步伐,打破了民族地区长期闭关自守的陈规陋习和小农经济模式。另外在赛马会期间广大牧民群众亦可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 二、社会化的功能 赛马会将邻近县城的群众集中在一起,对乎一直从事农牧业的广大群众而言,民族节庆活动将他们置身与另一番天地,许多新鲜事物也许之前闻所未闻,但在这一集会上,他们接触了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而且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强烈的追求这些现代文化的欲望、要求和社会行为。因此,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较过去大大的提高了。这种文化的传播打破了人们所处社会生活的一切孤立状态,不仅使个人及其行为社会化了,而且使整个群众活动愈来愈靠近社会。总之,人们的社会活动依靠文化传播的程度越来越高,其社会化程度也就越来越强。 三、社会调适的功能 当赛马会引起世人的瞩目,当雪域民俗被众多民族更多的了解,那么相应的对该文化的可取之处就极易被吸收、融化,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民族文化进行了又一次升华。例如:眼下,结古街头不少年轻妇女身着一件华丽的藏袍,却头梳大辫,脚穿高跟皮鞋,肩挎玲珑的皮包,将现代风格和藏家装束巧妙结合起来,别具风采。同一个民族因地域特点,在民俗民风方面仍有许多不同。当玉树的服饰被西藏拉萨市民所接受,那么原本的穿着就发生了变化,将西藏拉萨服的服边镶上水獭皮,而尺寸又以康巴汉子的服边为标准,这样既美观又对藏族服饰作了变通。总之,无论是服饰还是别的什么,都在经历调适的洗礼,在保存原有文化的同时,又选择着新鲜的融入。这种调适是保持社会有机体不断延续、循环、开拓的重要机能。只有对不同社会区域的风俗、习惯等文化进行考察、了解,才能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及其所遇到的社会问题,从而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这场变革沿着更健康的方向向前发展。 四、社会控制的功能 赛马节是玉树地区一个重大的民族节庆活动,通过运用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将本民族的风俗、伦理、道德以及宗教文化宣扬出去,来加强社会机制、维护社会的稳定。段继业先生在《青海社会文论》中提出:“在作为规范上藏区文化更信任习俗,更着重禁忌和民间信条,强调自律。玉树赛马节迎来了四海的宾朋,东道主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使赛马会有序进行下去。多数参与节会人员会为自已的行动负责,在尊重本民族节庆的同时,也会尊重外来宾客对玉树的看法和印象。便自觉的维护起本民族的那份荣耀。而且在多数人的感念里总是以本民族的形象为最具重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做出格的事情,在传媒发达的社会量,炫耀给世人的应该是民族最具辉煌的一面,而不是灰色的、驳斥的一面。赛马会将传统文化底蕴——既民族宽容、善待宾朋的美好继续发扬传承下去。使整个民族提升到更高的素质上。 五、文化信息储存功能 文化信息不是传递即逝的,而赛马会这个传统节日,会在现代化的传播领域里,通过无数传播媒介以印刷、刻制、录制、拍摄等物化形式储存起来,成为社会历史的载体,恢万里,传千代,不泯不灭,影响着藏族历史的各个方面的进程。人类之所以一代—代的绵延下来,社会之所以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无疑是由于文化传递、储存之故,并且与这种储存手段不断进步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陈文仓.玉褥藏族来源探微[J].三江源,2003. [2] 蒲文成. 青海民族宗教及其管理工作现状分析[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 [3] 司马云杰. 文化社会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 马占彪. 浅谈青海玉树地区嘉纳文化[J]. 西北史地,199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d9381b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