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 妙合无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近看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百无聊赖的慢慢游走。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他的散曲作品很多,其中小令数量最多。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是其小令中的绝唱。 《天净沙·秋思》全曲虽然只有五句二十八字,但却极为真切而具体地描绘出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羁旅荒郊图,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迷茫的心境。下面我就从景情关系方面对这首小令做一简单的赏析。 这首散曲小令的前四句主要描写秋天夕阳西下时的傍晚景色,作者通过描绘晚秋苍凉、凄楚的意境,渲染出了一种悲凉、孤寂的冷清气氛,为下文写羁旅情思张目。 “枯藤老树昏鸦”“枯”表明藤条已过了水分充盈,长势茂盛之时,“老”则暗示树已枝枯叶落、历经沧桑犹如人至暮年,“昏”明确了乌鸦归巢的时间。“枯藤”“老树”“昏鸦”这三种景物都是历代文人笔下时至晚秋的象征,在此处,马致远把它们集中于一处,以一条枯藤缠绕着一棵叶落枝秃的老树,老树的桠枝上停落着一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的画意,为我们烘托出了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这一句不仅奠定了全诗抒发悲情的感情基调,而且为下一句“小桥流水人家”的出现创设了一个灰冷、凄清的背景。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乡村田园风光。在这里,作者把“小桥”“流水”“人家”这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透射出了田园生活的恬淡、幽静和祥和,而这一气氛又很容易引发出人们,尤其是天涯游子对家庭温馨生活的向往。在这首小令中,作者把这三种景物嵌入了“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画面中,这不仅充实、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而且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祥和气氛反衬出了久别家乡的旅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含蓄地映射出了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 “古道西风瘦马”,如果说前两句重在写景,那么这一句“瘦马”的出现则打破了纯脆写景的单调,——有了人的影子,这就犹如“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燕”,这一笔为此处的风景添上了灵动的色彩,使它不再是一幅单纯的风景画,而是一篇寄情于景的诗作。细看此句,“古道”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西风”增添了离人冷清、凄凉之情,“瘦马”显示出了旅人孤独、寂寞、前途渺茫之形。 “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太阳西落、时已黄昏,飞鸟归巢、出门人回家——万事万物经过一整天的忙碌之后到了歇息的时候。这与前文的第一句相呼应,进一步地渲染晚秋的悲凉气氛,为下文“断肠人”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本曲的点睛之笔。它使得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其中“断肠人”接着前句“瘦马”的出现写人,让前文所绘画面的主宰“旅人”这一形象浮出了水面:在深秋村野夕照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这位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茫然的漫游,他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至此,小令便明显的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尤其是“断肠”一词则直接点明了人物出门在外、极想归家但又不得的愁肠寸断的心情。而“在天涯”则通过写处所进一步地明确了画面主人公的旅人身份。 总体看来,《天净沙·秋思》起笔不凡、落笔自然。起笔把经过精心选择的十种景物巧妙地排列在一起,且每三个为一组,每组都是一个特写镜头,这十种景物虽然在大自然中都极其常见,但在这里经过诗人巧妙的艺术组合后,这些平常之景便浓重地渲染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描绘出一幅让人尤其是远行之人心潮起伏、忧伤悲凄、泪水潸然的感人画面。显示出其“情景交融、妙合无垠”的特点,从而真切地表现了天涯羁旅的孤独和彷徨无助的愁思。让《天净沙·秋思》几乎成了写景绝唱。 我国古典诗歌十分注重对意境的创造。诗人往往是通过在所写之景上寄予自己的主观情感来营造意境的,鉴赏者只要理解了诗歌的意境也就把握了诗歌的主旨。所以说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而意境的本质特征则是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清代王夫之在《萱斋诗话》中说道:“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前四句都在写景色,这些景色又都是情语,即“枯”、“老”、“昏”、“瘦”“古”“西”“夕阳”等字眼在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了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曲中所列的十种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眼中物,同时又是其情感的载体,——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妙合无垠,的确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0a737e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