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二泉映月》赏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阿炳《二泉映月》赏析 在人类的生活领域里,音乐的用途非常广泛,哀乐令人伤心,和乐令人和谐,军乐令人振奋,圣乐令人心净,艳乐令人心淫…… 音乐,对于人的道德、智力、感情和事业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我在大学选修课程中选择了中外音乐鉴赏。 事实上我对音乐并没有多大天分,至少是不会唱的,只是很喜欢听,很喜欢那种全身放松的感觉,随着乐曲的悲而悲,随着乐曲的喜而喜,而且我欣赏的是古典音乐,流行歌曲基本上都不听的。 闲来无事打开qq音乐盒,一首让人断肠的《二泉映月》二胡曲,在空气中回荡。我便坐下来静静地听着,瞎子阿柄的形象在脑海里出现。欣赏阿柄幽幽的二胡曲,犹如享受陈年的老酒 ,越品越有味道。阿柄看不到月亮,可月亮此时却映入我的心湖之中 。 听着听着,阿柄把我带进:阴冷的江南寒冬,天,灰蒙蒙的,小桥流水不再是那么清婉秀丽,在铅灰色的天穹的笼罩下,显得那样地冷漠,那样地寒气逼人,一位衣衫褴褛的盲道人在凄风冷雨中踽踽独行,一路上拉着人们似熟非熟的曲子,向天,向地,向人间宣泄着他内心的淡漠、倔强、深沉,抑或死水微澜式的情感涟漪。 每一次,都让我心中一阵阵酸涩,不忍心继续听下去,可下一次,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这首音乐,凭着自己的心去感受它,我其实没有什么悲天悯人的情怀,也不是什么矫情的人,硬要从中悟出什么大道理,只是单纯地被它感动了。 若要说二泉映月,就不能不说到阿炳,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阿炳若不瞎,绝创作不出这样流传于世的作品。从某种角度来说,此话不无道理。但是什么叫做瞎呢?如果仅仅从视觉去讲,阿炳是瞎了。但是他心如明镜,他是用心来看世界。视觉上的不见使他看不到浮世的喧嚣,使他没有了欲求,在黑暗中,在自己的音乐的世界里翱游。 在他的音乐《二泉映月》中,你听不到喧嚣,你也听不到欲求。你只能听到一种东西流入心田,之后就是一种感动,莫名的感动。在喧嚣的人世间,从来没有真正的去听自己的心声。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这样随波逐流。好像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也应该是这样的。没有想过,什么都没有想过。 音乐是能够缔造灵魂,是心灵的写真和绿洲。卖艺求生,是坦荡的,这时的音乐是他谋生的工具,也是唯一依赖的心和魂。是音乐强撑着活下去的信念,是音乐保持着那在漆黑世界里仍能洞察一切的听觉判断力。在阿炳的心中,有此足够,不再需要呼喊,不再需要狂奔和叫嚣,只需有一种静若山泉的流淌,和着一种神来般的力量,持续扩散着,源源不息。 音乐也能够唤醒灵魂的。人来到世上一定都在追求什么的?爱情?亲情?还是那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功名利禄?好像样样都有。从来没有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自己到底要什么?也从来没有想过大学生活原本可以不这样?旷课,睡觉,上网。 我基本上没有听过什么阿炳的作品,但知道在这首曲中他选择了沉默和寂静。他本是属于那个混乱的时代,没入浪尖便被卷洒下来的人,他本应该像已知的那个时代的人一样的。但他却还苦苦挣扎着,只是想透那么一口气,在他的音乐中,却不知刻化了中华音乐之魂。 相比之下,审时度势的现代人却很难去体味阿炳心中的那份“静”,不是理解 力不够,也不是缺乏勇气和信心,而是迫于另一种无奈,生活压力与情绪浮躁。怎么能不浮躁呢?课堂知识的陈旧过时,面对众多的新技术又无从下手。感觉在这个高速淘汰的社会,学什么都没有用。 我知道我是不能完全去理解这弦上的感情。他的弦上奏出的乐曲是清晰地印刻了他的一生,几乎能代表一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他无声无息地用颤抖的弦音,摸索着双手,见证了一切,印刻了一切,包括他自己。看似深沉而凝重的人和事,却是平静的,并且随着岁月的消逝,最后终会归于平静,直至人们省去了繁华,掠去了浮躁,隐没了绚烂,淡化了苦难。原来在这个世上,可以什么都不要啊。只要实实在在的活着,用心去感受着。 我想我是能明白他的感情的:倾听是畅快的,融入进去后,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在这忧伤的流畅婉转,意境深邃 乐曲中,不但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在这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旋律中,深刻的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豁达,对生命的淡知。 好一个阿炳,好一曲二泉映月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1b9330102de2bd970588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