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女子妆容

时间:2022-12-26 18:1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唐代女子妆容》

2012.[6]郑婕.中国古代人体装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摘要:[2]吴倩.传统艺术中的花钿研究[D].河北大学,2010.[3]段成式(唐),《酉阳杂俎》[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疆域辽阔、政治开明、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唐朝服饰与化妆技术的辉煌。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会为不同的目的梳妆打扮。在唐代,女子的妆容以浓艳华丽著称。本文试对唐代女子妆容中的画眉、贴花钿、点面靥这三个步骤做出浅析。 【关键词】画眉,花钿,面靥,唐代女子妆容 一、画眉

在汉代以前,眉的样式还较少,到唐以后,眉的样式逐渐增加,并且样式逐渐夸张。在唐朝,眉的装饰已经是整个面部妆容的最重要的部分,成为每一个女子必要的化妆步骤。

唐代妇女在画眉前,必须把眉毛剃去或者拔光,然后用青黑色染料黛画出奇姿异态的眉型,唐人很崇尚眉的修饰,就连皇帝唐玄宗都有“好眉之癖”。在唐朝眉的样式,包括八字眉、三峰眉、倒晕眉等十种眉式。甚至唐玄宗曾命令画功设计数十种眉形,以示提倡,最常见的是蝴蝶1(图一)。

唐代女子的眉式流行周期很短。在初唐时眉阔,且浓重醒目,眉心分开或眉头紧连,或上翘或下垂,有各种各样的变幻。盛唐之后,女性的阔眉开始变短,到了中晚唐时期更加明显。唐宪宗时,八字眉又开始流行,比汉代更宽且弯曲,在社会中受到女子的普遍欢迎。

这些眉的式样,也因为当时唐朝的强盛、文化繁荣,与多国保持贸易等多边往来,影响到了周边的其他国家,日本艺伎妆容中的眉妆就是唐代短阔眉的一种。

随着唐朝国力渐渐衰弱,许多的胡人化妆习惯,逐渐代替了本身汉族人的化妆习惯,汉族人女子中又开始流行八字眉,很多爱国诗人都认为八字眉妆容显得愁容悲戚,是亡国的预兆。 分析唐代女子眉妆,可以看出初唐、中期的美妆多趋于多样、自然、健康活泼,而晚期则有变态、压抑、愁闷、病态的倾向。

.




二、贴花钿

“花钿”又叫花子、媚子,是中国古代女子用来贴在两鬓、眉间、额头或面颊上的花形装饰物(图二)。花钿的颜色很多有红、绿、黄等,其中又以红色居多。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虫鱼等各种样式,十分美妙新颖。

花钿在唐朝时期最为风行,到晚唐发展至鼎盛,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于花钿在唐代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花钿为上官昭容所创。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黯迹。”这种说法说明,花钿明显是因“掩痕”而生,似乎与锦上添花的妆饰无关。

另一种说法按李复言的《续玄怪录》一书中记述了:韦固妻子“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说的就是韦固妻为了掩饰被刺伤的疤痕,连洗澡和非正式场合也从不将花钿摘下来(图三)。

花钿虽然是细小之物,但对于唐代女子而言却拥有非同一般的地位,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中女子的精神文明和审美情趣。唐代女子华丽的面妆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体现,是时代精神的外在物化。

虽然也有相关记载表明,以上两种说法可能只是民间传言,在隋朝贴花钿就已经是女子的常用妆容。但是贴花钿不论是用来掩饰面上疤痕,还是为了把自己装饰的更美,都充分的展示了中国唐代女子丰富而充满创意的对美的追求。 三、点面靥

靥指古代妇女在面颊两侧酒窝处的一种装饰。在刘熙《释名·释首饰》中就有记载“以丹注面曰‘的’”,所以靥也称之为“的”。盛唐以前多为朱红色圆形点于酒窝处,大小也与酒窝相近,盛唐以后则增加许多样式如钱形、杏形,颜色并且面部上妆范围也渐渐扩大。

点面靥的化妆习俗,在东吴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在唐代面靥的装饰方法有两种,绘制法和粘贴法。绘制法是妇女用胭脂点染,粘贴法则是用金箔、翠羽粘贴的。面上的双“的”需要左右对称,方能增加女子的媚态。

面靥除了增添美感之外,其原本是嫔妃有月事不能接受帝王临幸,难以启齿时,在脸上点小红点,女史见之,即不列其名,即有一定的标记作用。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359c12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