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一位作家的产生 第一章, 家庭和教育 一,神话小说,仕宦家族没落,父亲,黑暗力量 二,学习科学 三,日本,弃医从文 四,科学,文学,现实主义之前和之后的作品,果戈里,现实间接反讽,象征主义(哲学基础是神秘主义,重要的是反映个人的主观感觉),神话故事,文学是民族精神本质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 传统和抗传统 回国,科学教学,传统古籍学术研究,选择“小学”,为后期知识储备。 一, 中国小说史略, 神话传说接近荣格“集体无意识”,注重非模仿,无约束,想象力。 如何写史①形势与内容的关系,②广阔社会背景相联系,文化—精神 二, 故事新编 铸剑, 四幕散文剧,高度紧张集中于一个插曲 人物刻画,高模仿水平(主人公行动的力量),黑色复仇者 三, 魏晋,以反礼教的生活方式掩盖社会良心和与当权者相抵触的潜在政治感,嵇康本人的反偶像崇拜的表面现象和深信礼教的矛盾。人的脆弱性,鲁迅是带着反讽把他们置于历史与人的关系当中的。转折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痛苦。魏晋,自我觉醒的时期,不能超越社会政治的痛苦,否定文学独立自主性。但比儒家好,鲁迅受庄子影响,抗传统倾向 四, 旧体诗,完全合乎韵律,屈原,李贺,严格的格律限制及用典的情况下运用新的意象并传达新的意义。彷徨引用屈原诗句,利用自然形象隐喻。 荃,屈原指君主,鲁迅指人民。躲进小楼成一统,同屈原的离开社会感情。 第二部分,鲁迅的创作 第三章, 短篇小说之一:现代化技巧 鲁迅心理中年,热情青年,教授中国传统文学,与徐志摩不同,从传统文化中看他的现代性。 一,短篇小说,偏爱唐及之前志怪,怀旧,主观性(有限观点)。 二,怀旧,极度主观性。狂人日记,激进认识论,价值观倒转,嵇康,红笑,查拉图特斯拉如是说,更有积极意义,文本套文本,乐观悲观双重结尾,反讽。 三,呐喊,彷徨,实验,传统文章家向现代小说家。 呐喊彷徨虚构小说,朝花夕拾回忆文字 公众教诲与个人抒情矛盾,灵魂探索,主观性极强,有意识运用技巧掩盖真正意图。 人物形象:不协调,内在病的外部标志,孔乙己, 叙述艺术: 孔乙己三重讽刺,孔,看客,叙述者。 祝福,知识分子与苦难妇女对比。 经常使用第一人称,作为拉开自己和读者对自己联想的方法。 伤逝,主观的忏悔录做反讽的批评。 将自我置于反讽的位置,主观紧张与客观距离的结合。 四,鲁迅小说可以概括为人物刻画和叙述方式的结合,中心人物和叙述者的结合。茅盾全景画,鲁迅小说舞台,象征主义,叙述着和主人公的分裂,抒情性。 五,象征叙述 《药》 哲学关注? 第四章、短篇小说之二:“独异个人”和“庸众” 一,独异个人,狂人日记,药,悲剧性。 二,庸众一员, 明天,祝福, 讽刺:离婚,爱姑淳朴衬托为善,用似乎抬高的手法贬低。 庸众一员与庸众对立的成熟形态,阿Q正传 三,独异个人,抒情(庸众,讽刺),呐喊,并置,紧张,彷徨,分别,徨寻。 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 四,铁屋子,两种意向的总结,希望与失望的摇摆。 第五章,《野草》:“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绝境。” 象征主义 一,散文诗,非通俗化 二,自我冲突,抽象的,隐喻的艺术手法, 三,对称和平行 四,野草,精英文本,形式的独创性,要求读者努力去破译。 第六章,杂文,对生活和现实的种种观感 政治性,论证性,艺术创作, 一,自由写作,有意识地注重技巧地实践 章太炎:文章简练,密度大,与康梁不同,鲁迅由模仿康梁改为模仿章太炎 内在的,非正统的激进主义思想。 二,引文广泛,挥洒自如;警句寓言隐喻;形象的召唤力,狂烈的创造性,对题 材严格区分的蔑视,鲁迅的主观性,杂文的外向性, 用细小的东西隐喻中国文化较为广阔的方面,象征物价值倒转,隐喻倾向。 三,而已集,三闲集,过渡性,精神痛苦 四, 为论争目的而写的杂文:掌握在艺术克制力中极具个人感情的强烈书写,大段的讽刺和责骂中偶尔飞出的想象和隐喻。 临死前的(且介亭杂文(尤其是最后一卷)):另一种写作倾向,温和,亲切。 第三部分,关于文学和革命 第七章,对文学和革命看法的变化和发展 文学知识分子而非政治活动家。 一, 革命人大于革命文学,1928-1929,外国翻译,马克思,转变,提倡普罗文学,等同于革命文学。 二, 1930,左转,阶级分析,左翼作家出身于资产阶级,培养土生土长无产阶级作家。精英文学 三, 在政治中实际作用有限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苏联文学 第九章,革命前夜 第十章,鲁迅留下来的遗产 一,促进旧力量消失的后卫。 二,著作中确立的风格,讽刺的机智中加强的抒情散文 创作独立性 对鲁迅政治名义上的利用 鲁迅把文学看成精神的探索和解剖形式,会引起对社会更多的挑剔和暴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5e16b4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