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答案版

时间:2022-07-16 12:26: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3

谷雨 余世存

①每年的农历三月中,即阳历419日一21日期间,太阳到达黄经30度。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此时最重要的物候之一就是布谷鸟开始唱歌,它的叫声既是“布谷布谷”,人们听来就又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或“阿公阿婆,栽秧插禾”……先民因此称此时的节气为谷雨。

②谷雨的物候是:“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第一个五天里,人们看到浮萍开始生长;第二个五天里,人们看到布谷鸟梳理它的羽毛;第三个五天里,人们在桑树上能见到戴胜鸟。

③浮萍不仅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兴寄。中国人几乎都了然于“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意义,也因此对浮萍漂泊无定而感慨过人生的变化无常。年轻的天才诗人王勃写过名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同样年轻的天才诗人纳兰性德则说过“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④鸠的种类很多,如斑鸠、布谷鸟等,对谷雨节气的物候,后来人多认为是,指布谷鸟。斑鸠的叫声是:“咕咕一——嘟! 咕咕一——嘟! ”相比而言,布谷鸟的叫要贴切得多。不管如何,两者都有谷音。这导致有人把二者混淆,如明朝张岱《夜航船》中说:“布谷即斑鸠。”但张岱的展开并无错误,他由布谷引申说:“杜诗‘布谷催春种’。张华曰,农事方起,此鸟飞鸣于桑间,若云谷可布种也。又其声曰‘家家撒谷’。又云‘脱却破裤’。因其声之相似也。”布谷鸟还有杜鹃、子规、催归、杜宇等名字。

⑤清明时节是杨花飘絮的时候,谷雨时节则是布谷鸟急切催促的时候。对这个人类的朋友,中国人移情而寄托了无限的凄切、哀伤。秦观写过“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写过“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当然,还有更积极的人生姿态,如王令的名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更伸展的人生坐标,如王维的名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⑥至于戴胜鸟降于桑树,在中国生活里也是一件大事。春蚕、桑树成为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陶渊明有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李商隐的名句同样感动一代代的中国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时间的奇妙在此可见一斑,在大时间序列里,此时恰为雷泽归妹时空,即湖泽_上空的雷雨之象,这是天道;浮萍也好,布谷鸟也好,戴胜鸟也好,如时钟一样准时生发、发声,这是地道;人们知道此时要播谷、种棉、养蚕,当然,还有归妹,一个哥哥妹妹“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的人间生活也在此时展开,这是人道。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印。

(选自《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 10.请你简要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3) 谷雨名称的由来

(点拨: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这个对象的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一般采用“对象+特征”的方法来概括。

11.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多”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4)

不能删去。“多”指很多,对谷雨节气的物候,后来很多人认为指布谷鸟,不排除


有少部分人认为不是布谷鸟,使用“多”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拨:解答方法: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xx意思就变成了xx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2.文章引用了大量诗文,第④段与第⑤段分别引用张岱“布谷即斑鸠”之说和文天祥的诗句,各有什么作用? (6)

引用张岱之说主要说明斑鸠与布谷鸟叫声相似,容易混淆;引用文天祥的诗句主要说明中国人移情于布谷鸟而寄托了无限的凄切、哀伤。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8)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①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的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幕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的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③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商、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④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地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⑤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名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


果,于是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⑥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喜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根据网络文章改编) 13.试分析“手机依赖症”的成因。(4 )

①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②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③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 ④转移“人际焦虑”。

1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

举例子和作比较。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1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4)

A.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16.假如你目前也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读完本文,你打算如何克服这种症?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6)

积极参与户外运动,重拾自然之美:参加社区公益或爱心活动,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参加朋友聚会,多跟他们“面对面”交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959351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