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当今的中国网络语言,再恰当不过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网络特殊语言,已经开始向传统的汉语言文字规范发起挑战。 纵观现在的中国网络特殊的语言,我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七大类。①英文缩写。②英文的汉语谐音。 ③汉语拼音缩写。 ④汉语普通话的谐音。 ⑤阿拉伯数字代码。 ⑥论坛专用词语。 ⑦其BF——Boy Friend 男朋友 伊妹儿——E-mail 电子邮件 MM——妹妹 稀饭——喜欢886——拜拜啦 顶、砖、闪、灌水、潜水等等 网络语言最早产生于网络聊天,这种新兴的交流形式出现之后,马上被年青一代所推崇。而随着网络交流形式扩大,网络语言又有了进一步的演变和发展。 网络语言的两大特点第一、输入快。第二、活泼生动。 但现行网络语言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一 容易使人误解 在网络语言还缺乏全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认识,缺乏统一规范,有一些网络语言文字很容易让人家看不懂,由此引起误解,甚至以讹传讹字,虽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文字与语言之间经过千百年来的反复锤炼,已经形成了一定固有的关系,当这种关系被打破,文字与语言脱节,就会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不便,进一步发展下去则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第二 造字成风 在网络的文字中,刮起了一股汉字谐音化的热潮。随着把“偶”当成“我”,把“稀饭”当成“喜欢”的出现,一些网民就把制造与人不同的谐音字作为嗜好,全然置传统的规范的普通话汉字于不顾,把错别字不当一回事,甚至当成了时髦,大搞造字运动。 第三 粗俗 一些文化素质低下的人把大量粗野下流的口头语言,借助缩写、谐音等新型的网络文字形式,出现在原本纯洁无瑕的人们之间交往的文本之中,客观地说,约定成章的通俗的网络文字,无可非议,但粗俗甚至下流无耻的网络文字就不得不另当别论了。 网络语言文字对在读的中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在读的中小学校学生,还未完全了解、掌握和运用规范的汉语言和文字,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对是非的辨别能力比较差,模仿力又比较强,一旦他们把很多仅限于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文字放到其他正常交流中使用,就会对他们认识、掌握规范性的汉语言文字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进而妨碍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比如,中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一个内容是辨别错别字,而网络交流中偏偏不把错别字当一回事,这就很容易导致今后他们在正常的文化交流中大量使用错别字。网络交流中的粗俗化也给新一代的年青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a0a60590c69ec3d5bb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