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前古诗词积累之我见 高城初中 吴乃秀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国中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诵读古诗文有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只有引导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了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吸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滋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著名国学大师、国画大师范增就是一位背诵古诗文十分了得的人物,有幸听过他讲座的都感叹:这人太有文化了,说几句话就有名言名句,听他讲话就像欣赏一门艺术。有一次范曾的夫人告诉友人说,范曾每天五点钟起床,诵读古诗文两小时,年届七十依然如此。坊间传闻,范曾能背诵古诗文五千篇。有一次学生就此提问,他对门生说:五千篇的说法太夸张了,一千篇的确不在话下。由此可见,如果从小学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们天天背诵,一路坚持下来,那么当他们成年后,一千篇也可不在话下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古诗词的积累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的飞跃。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关于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问题时提出“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养成随时读书的习惯,这就要每天阅读,持之以恒,时间少一点儿倒不妨事„„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当然靠课前这几分钟学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我还要求我的学生每人自制诗词卡片,一面抄写题目、作者,另一面抄写古诗词文。每天晨读时,要求学生进行相互抽查背诵,让大家温故而知新。下课时,四个同学一组还可以打诗词牌,即每人依次摸牌,看到题目、作者的则背诵诗词文,看到诗词文的则说出题目、作者,答不出则让下一个同学答。让学生处处都能见到古诗文,读背古诗文,在耳濡目染中保持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利用寒暑假的时期让学生搜集报纸,广告等媒体中的古诗词精美的语句。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促进 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背诵的诗文内容、相关故事、体会收获等;不定期开展背诵对抗赛、诗文知识竞赛、诗文抄写评比等,既能检查背诵情况、巩固背诵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调动背诵的积极性,使之持久深入地坚持下去。 诵读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对于一些后进生, 采取结对子的方法,有师生结对,生生结对,还有小组和学生结对,以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赶上班级。只有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他们自己设计的语文活动中取,才能真正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有的放矢的设计语文活动,才能真正高效利用课堂内外的有效时间,避免少慢差费的现象。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文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我”所取,为“我”所用,古诗文也只有在运用中才会被再次赋予新的生命、焕发新的生机。 教学《咏华山》一诗时,我让学生想象华山之高,一生站起来说:“华山太高了,白天是‘举头红日近’,到了晚上就是‘手可摘星辰’了。” 中午吃饭,一生不慎将米饭酒落桌面,桌长随即吟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怎么不爱惜粮食呢?” 班委改选,中队长表决心:“我今后一定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让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生的弟弟从幼儿园逃学,被他得知后,语重心长地教育弟弟:“你要好好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生负责倒垃圾,刚倒过一次却见桶内又满,长叹一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此类例子举不胜举,虽然有时运用不是特别恰当,但他们每一个闪光的思想我都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有了鼓励,学生就有了动力,对古诗文的兴趣也就更浓,诵读的劲头也就更大,良性循环由此而生。 古罗马思想家哲学家奥古斯丁说过:“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让我们把良好的古诗文诵读习惯带给学生,在他们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将祖国古典诗文的精髓奠基他们学习成长着的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e3117267ec102de3bd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