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翼》书评啊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竹竿与橡皮筋下的乡村人文关系网络 ——《金翼》读书报告 “人文学科书籍的传世价值总在于它对人性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它所携带的永久的美感。”这是林耀华先生在《金翼》一书的序言中提到的。正如林先生所言,人文学科书籍总是能通过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及社会形态等的观察从而发掘出常人所意识不到的深刻的东西。学者通过对观察和研究中所收集的资料的综合与抽象概括,最终达到由此及彼、由解释一个现象到解释一类现象、由现象到本质的目的,这也正是人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首先陈述一下故事的梗概。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黄东林在深爱他的祖父去世打破了家族原有的平衡体系,使其悬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在无所事事,不知所措的时候,黄东林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也就是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受生活所迫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从此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脱离,过渡到了将农村和城镇以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工于心计的张芬洲和脚踏实地的黄东林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张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使他一蹶不振,最后无力管辖生意,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走向灭亡。黄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克服重重困难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可世事难料,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一切又变成了原来的老样子。 其次,谈一下我在读完这本著作后的的收获。作为一本经典的社会学著作,林耀华先生以独特的小说的方式将社会学呈现在读者眼前,不得不叹服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学术功底。在这部经典的著作中,我想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方面的精华,同时我也在小说的人物情节中汲取了其它的非专业的知识。下面将就我从故事中所收获的东西简要列举。 (一)专业精华: (1)林老先生在小说中勾画了一组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首先,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的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本身也会痛苦的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就像竹竿和橡皮带的架构一样,人际关系的体系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我们即可称之为均衡。当这个框架结构被破坏的时候,我们需要时间来恢复这种体系的平衡。在这里就是在说东林祖父去世前东林的家族,东林的祖父在世时,整个家族就是一个由一根根竹竿联系在一起的紧密的网,整个家族保持着正常平稳的运行。但是作为很重要的一个橡皮带的祖父的去世导致整个网的瘫痪,所有的竹竿就像散了一般,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网散了,整个家族也就垮了,正如东林经历了长时间的萎靡不振的时期,在很长的一段调整过后东林才重新站起来。其次,有时候拉断了橡皮筋或者抽出竹竿时候用的力太大,会使整个人或者群体不能恢复原状,而是继续一种非平衡的状态直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确立。故事中祖父的去世对整个家族是一个莫大的打击,就像上面提到的拉断橡皮筋时用力过大会使整个人或群体不能恢复原状,直到新的平衡的出现。祖父去世后整个家族的衰落也着实让东林颓废了很长时间,直到后来东林重整旗鼓,再次振兴家族,才使家族恢复了以往的生机,也就是又回到了一种平衡的状态。人际关系就是处在均衡—变化—新的均衡这样的循环往复之中,人类的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与不平衡之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有一位同学平时每天和你在一起,形影不离,但是某天她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上学了,你的身边再也没有了她的陪伴,那么是不是要一段时间来改变自己的习惯,适应新的生活模式,直到你习惯自己一个人的生活。这个平衡虽然很小,但也能说明在一个平衡架构中一旦有一个竹竿或者橡皮筋被抽离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架构的不平衡以及一段时间的恢复。 (2)林耀华在其书序中写到,“《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这本书包含着我的亲身经验,我的家乡,我的家族的历史。它是真实的,是东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同时,这部书又汇集了社会学研究所必须的种种资料,展示了种种人际关系的网络——它是运用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结果。”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在过去的课程中的一项内容——社会观察。社会观察是社会学中很重要的内容,通过对所观察对象的深入观察,可以获取相关的研究资料,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进而从整合的资料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最终得出所研究问题的结论,因此社会观察是很多社会研究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在这部著作中,有很多资料是林老先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既然是亲身经历,那么这样的社会观察必定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因此,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价值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必定经得起推敲和考究的。这也让我进一步体会到社会观察对于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性。 (3)小说中体现的差序格局的概念。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乡村结构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又从属于以优于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在本书中,东林的人生起伏变化就体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的家庭没落受到众人的嘲笑到后来的重新崛起从此人人敬仰,黄东林的关系圈确实发生了范围和亲密程度上的变化。与林老先生所刻画的竹竿与橡皮筋折射出的结构的平衡不同,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更侧重的是关系。但是无论是结构上的平衡还是人际网络中的 关系,都可以很生动的反映出这个社会的人文网络图。 (二)其它看法: (1)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要感恩生活中除了美好的以外的让自己挠头的东西,正是这些挫折才让人生更美丽。面对这些挫折,勇敢、坚强是明智的选择,跨过去,前面就会是康庄大道。小说中的黄东林正是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毅力,才让他有了重整家族、振兴家族的魄力。当黄东林遭遇官司、货船沉船、小哥被绑等一系列事件时,他并不是消极乐观,而是主动争取,动员各方关系,力争解决问题:相反,张芬洲将一系列不行的遭遇归咎为风水的问题,而不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挑战,这样的下场就是张家的逐渐衰败。这样一正一反的例子告诉读者,生活就是拿来挑战的,风平浪静的日子会使人慢慢消颓,失去斗志,面对风浪我们需要做的是一鼓作气,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2)凡事要谨言慎行,做一个理智、沉着的人。小说中提到的茂衡被欺骗的经过就提醒读者在人际交往中要谨言慎行,不要对一个人轻易下定论。正所谓日久见人心,我们不能被某些居心不良的人的表象所蒙蔽。当茂衡同大哥、方扬同开新店时,茂衡为什么死心塌地的相信了方洋,那是因为方扬为了取信茂衡,表面上对茂衡毕恭毕敬,虽然周围许多人都对茂衡提出过善意的劝告,但茂衡还是被方扬的花言巧语蒙蔽了双眼,致使最后店铺的所有钱财都被方扬卷走。这真是应了一句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提及社会学,很多人的反应都是浓厚的学术气氛,死板的书本理论。但是林老先生的《金翼》一书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展示给世人的中国乡土生活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蕴,以小说的形式将故事娓娓道来的同时也使人类学的知识跃然纸上,在故事中凸显出例如橡皮筋与竹竿架构、差序格局等一系列的理论学说。读完本书我想说不愧是大家之作,真是令人受益匪浅,在朴素的形式下令人感受到了社会学的无穷的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f4d6c2804d2b160a4ec0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