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 1.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 ) A.大学和小学 B.国学和乡学 C.官学和私学 D.上学和下学 2.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 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 C.是西周的乡学 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 3.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 A.道家和法家 B.儒家和道家 C.道家和墨家 D.儒家和墨家 4.“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 的概括。( ) A.教育对象 B.教育目的 C.教育作用 D.教育任务 5.荀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 ) A.大丈夫 B.仕人 C.鸿儒 D.大儒 6.荀子将“六艺”改为“五经”,去掉了“六艺”中的( ) A.《诗》 B.《书》 C.《易》 D.《春秋》 7.“以吏为师”是哪个派别的教育管理手段(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8.以下教育论著不属于《礼记》的是( ) A.《大学》 B.《四书》 C.《学记》 D.《乐记》 9.“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 A. 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10. 是一种专门学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 A.四门学 B.太学 C.鸿都门学 D.国子监 11.我国古代首次设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 ) A.国子监 B.太学 C.教育部 D.文部省 12.我国历史上教育成为独立的部门是始于( ) A.西周 B.汉代 C.隋唐 D.北宋 13.崇宁兴学时期的 是中国古代唯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 ) A.书学 B.美学 C.画学 D.国学 14. 创立了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必修选修制度( ) A.王安石 B.范仲淹 C.蔡京 D.胡瑗 15.颜元对学校、人才、治国三者之间关系的描述是( ) A.“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C.“齐家、治国、平天下” D.“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 16.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 A.礼 B.乐 C.数 D.易 17.“藏息相辅”是 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乐记》 18.以下哪一个不是太学的法定教材( ) A.《诗》 B.《礼》 C.《乐》 D.《易》 19.我国读书做官的教育模式是在 形成的。( ) A.西周 B.唐代 C.秦朝 D.汉代 20. 王充把人才分为四等,其中最理想的一类人是( ) A.鸿儒 B.文人 C.通人 D.儒生 21.王充所提倡的教育内容是( )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博通百家 22.隋朝 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 A.进士 B.秀才 C.明经 D.明法 23.唐代科举考试的时间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4.隋唐科举中最高、最难考的一科是( ) A.进士 B.秀才 C.明经 D.明法 25. 创立的 书院定期举行学术会讲。( ) A.朱熹 白鹿洞 B.顾宪成 学海堂 C.顾宪成 东林 D.朱熹 东林 二、多选 1.西周时期小学课程侧重于“六艺”中的( )。 A.礼 B.乐 C.射 D.书 E.数 2.我国古代私学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有( )。 A.经济下移 B.政治下移 C.学术下移 D.士阶层崛起 E.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促使书院产生的因素有( )。 A.社会的动荡和需要 B.书籍的集聚和传播 C.私人讲学的传统 D.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E.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4.南宋四大著名书院是指( ) A.岳麓、B白鹿洞、C丽泽、D象山、E石鼓 5.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四书”是指( )。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 E《道德经》 6.明代钦定的学校教科书有( )。 A.《论语集注》 B.《四书集注》 C.《四书大全》 D.《五经大全》 E.《性理大全》 7.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 ) A生产劳动教育、B生活习俗、C原始宗教、D原始艺术、E体格军事训练。 8.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是指( ) A文艺教育、B生计教育、C卫生教育、D公民教育 E文化教育 9. 《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9b39d950e2524de5187e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