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宗璞的《红豆》 一、宗璞创作概况 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是中国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任小哲、丰非。她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不沉的船》.《后门》《知音》等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 二、《红豆》解读 1957年7月,《红豆》由《人民文学》的“革新特大号”作为“新人的作品”推荐发表,编辑当时的意图是为了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但杂志正式出版时,文艺界的“反右运动”已经全面展开,所以成了短命的“百花时代”的最后一批绝唱。小说发表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月报》等对它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批判,认为作品宣扬了资产阶级的“人情味”和爱情观。其实,这部作品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激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 1.故事情节 大学生江玫和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以及女主人公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感受。 主题思想 《红豆》的主题显出创作意图和实际效果的偏差,表现出两重主题: “通过江玫和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表现知识分子在爱情与革命、祖国与家庭、旧我与新我等十字路口进行选择的艰难和选择成功后的欢乐,既展示了革命战胜爱情,以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讴歌了党拯救江玫的伟大。同时也表现了个体生命情爱的独立性与不可消失性。” (1)通过江玫和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说明革命战胜爱情,展示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最终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讴歌了党拯救江玫的伟大。——这个主题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集体话语。 (2)小说借助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爱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揭示了普通知识女性在爱情与革命、祖国与家庭、旧我与新我的抉择中表现出的痛苦与无奈,展示了爱的缠绵与悲伤、甜蜜与痛苦、牵挂与决绝,体会到在那个大革命是到,知识女性爱的艰难和改造的不易,需要有斩断万路情丝的无比勇敢的献身精神。,表现知识分子在十字路口进行选择的艰难和选择成功后的欢乐。同时也揭示了爱情与革命相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表现了个体生命情爱的不可消失性。革命虽然在物质层面消灭了爱情,但在精神层面,爱情是不能忘记的,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刻骨铭心。 3.人物形象 (1)江玫 一开始不是英雄,最后也没有成为英雄。她虽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但却没有像林道静那样“与工农相结合”。作品一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清纯可爱的女大学生,“白天上课弹琴,晚上坐图书馆看参考书,礼拜六回家。“母亲从摆着夹竹桃的台阶上走下来迎接她,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 在她上大学二年级时,两位物理系大四学生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她的新同屋萧素“总是给人安慰、知识和力量”,很快把她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让她懂得了一些朴素革命的道理,并带她一步步加入到革命运动之中。而“老像在做梦似的”齐虹则以他弹琴时的神采飞扬、无声无息闯入了她的情感世界,对音乐和文学的共同爱好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很快卷入了爱情的漩涡。在萧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越来越主动地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先是十分不情愿地参加了红五月的诗歌朗诵会,再是怀着民族义愤以救护队员的身份参加了“反美扶日”的北京学生大游行走到队伍的前例;另一方面,她与齐虹的感情越陷越深,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他们的爱情正像鸦片烟一样,使人不幸,而又断绝不了。” 最后,是留在北平迎接解放还是答应齐虹远走美国,她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江玫放弃了爱情,选择了祖国、革命。时隔六年后,江玫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后,重返母校看见藏在耶稣十字架背后的小洞里的红豆时,睹物伤情,流露出难以自抑的怀念与忧伤之情,表现了知识女性缠绵悱恻的爱情心理。 (2)齐虹 是激情岁月里的一块冰,他的性格带有某种世纪末的情调。从他出场时对他的那几句评价就可以看出:“世界对于他,仿佛并不存在”,“长长的眼睛,有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气”,这些描写都暗示着他与时代的格格不入。在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下,在剑拔弩张的战争形势下,在学生民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形之下,他却活在一个似乎与世隔绝的精神世界里,以音乐和物理为伴。齐虹身上带着一股孤高而忧郁的气质,他从不关心政治,对于现实世界和人性充满了悲观和绝望。这在今天看来,无可厚非,但在当时却被批评界称之为“资产阶级恶少”。 他本性自私,萧素对齐虹的三次评价: “真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什么都不能让他关心”“齐虹憎恨人,他认为无论什么人彼此都是互相利用,他有的是疯狂的占有的爱,事实上他爱的还是他自己”“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他爱上了一个20年都在粉红色的夹竹桃后面度过的女孩—江玫,是爱情融化了他那颗冰冷的心,他爱得专注爱得热烈爱得专制爱得疯狂,他希望去“一个没人的岛上,四面是茫茫大海”,他大声对江玫喊出“我恨人类,只除了你。” 对“他真该是最懂得人生最热爱人生”的一面还开掘得不够,使江玫在已经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并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之后,仍然不能与他一刀两断,仍然在最后一刻产生动摇等描写,缺少了充分的依据。 艺术特色 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形成了作品独有的浪漫、含蓄、唯美、感伤的风格。 首先是选择富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并对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行描写。丰富多彩的物象的使用,不仅为小说的浪漫氛围增色,使小说自始至终萦绕着一种诗意氛围。 (1)“红豆”——蕴含诗意的象征意象,象征着人们对爱情美好期许。 红豆的传说来源于古时一位忠贞妻子的伟大爱情。清人钮秀《觚腊》书中记载:“红豆名相思子,其树之叶如槐,盛夏子熟,破荚而出,色胜珊瑚,粤中闺阁,多杂珠翠以饰首,经年不坏。相传有怨妇望夫树下,血泪染枝,旋结为子,斯名所由也。”民间的说法是丈夫出征,妻子便不分昼夜日日守候于高山一大树下期盼男子的身影,并因积思成疾痛哭于树下,而泪珠则化成了血滴,血滴又化成了红豆,人们便称这种状似心型,色泽鲜红,质地坚硬,且永不褪色的豆子为相思豆。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雪”是小说另一个重要物象。江玫与齐虹的相识、相知、相处、相别的每一个关键情节几乎都是在冬天或下雪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雪在小说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雪有它的双面性,一方面它象征着纯洁浪漫,另一方面却同时伴随着寒冷与悲凉。宗璞只所以选择将故事的大部分安置在冬天和飘雪中,一方面是因为雪是营造童话氛围不可多得的工具,这与小说本身诗一般的浪漫笔法相吻合;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物的心情与故事情节的发展。 (3)夹竹桃 江玫家中的夹竹桃:“母亲从摆着夹竹桃的台阶上走下来迎接她,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粉红色的夹竹桃象征着江玫的懵懂青涩,做着透明的少女的梦,清高与世隔绝。 “齐虹把江玫搂在胸前,借着闪电惨白的光辉,看见窗外台阶上的夹竹桃被风刮到了阶下。”——夹竹桃花盆被打碎了,象征着江玫少女梦彻底破裂,她正在成长为一个成熟坚强的革命战士。 (4)音乐——琴房、钢琴、月光曲组合成了一个浪漫爱情的序曲,而且齐虹在弹琴的时候“神采飞扬,目光清澈,放佛现实这时才在他眼前打开似的”,说明他对于现实是锁闭的,而只有唯美的音乐才能开启这扇锁闭的心门。—小资情调“黄河大合唱”“你来我来他来她来大家一齐来唱歌”—大众情趣。 (5)书籍 《方生未死之间》萧素送给江玫的第一本书 《火把》江玫在晚会上朗诵艾青的小诗 《大众哲学》—萧素读的书 《咆哮山庄》江玫和齐虹常常讨论的小说,增加了小说的革命意味和文人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d928e56529647d2628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