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红豆

时间:2023-01-01 00:08:3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红豆》



宗璞, 为了响应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在1957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红豆》,而这篇小说一方面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共鸣和欣赏,一方面却引起了强烈的争论和批判.批判和争论的焦点莫过于宗璞所写得这篇小说所反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又是否符合那个年代的社会文学主流?

19587月,北大海燕文学社召开了“《红豆》问题在哪里?”的座谈会,与会者对《红豆》的错误思想倾向及其思想根源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或者义无反顾或者言不由衷地判定《红豆》是一个宣扬小资产阶级恋爱至上,暴露作者思想改造不彻底的坏作品,对读者产生坏影响。而宗璞在座谈会也自我批评说:“我的思想并没有站得比江玫、齐虹高,尽管在理智上是想去批判的,但在感情上,还是欣赏那些东西——风花雪夜、旧诗词„„有时这种欣赏是下意思的,在作品中自然得流露出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是,对于这部作品,评论家们纷纷站在政治的角度给予它严厉的批判,而不是针对小说本身的文学意义。

有人这样分析,《红豆》是在文学与政治的夹缝中产生的,一方面逃避政治的捕捉,另一方面要融入细腻的情感中、突破“爱情”的禁区。对于“逃避政治的捕捉”这一观点,我表示不能赞成。我的第一遍简略地阅读后,脑海中很自然地下了定论:红豆这篇小说的主旨是,在中国革命斗争最激烈的四十年代末,女大学生江玫是经过怎样纠结而痛苦的情感斗争而放弃自己的爱情,坚定地走向革命道路,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革命战士。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应当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显然,宗璞作《红豆》,乃是积极地响应当时的主流政治话语。而宗璞也曾说:“当初确实是想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怎样在斗争中成长,而且她所经历的不只是思想的变化,有尖锐的感情上的斗争。是有意要描写江玫的感情的深厚,觉得愈是这样从难以自拔的境地中拔出来,也就愈能说明拯救她的党的力量之伟大。”不容置疑,作者是想表现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抛弃个人情感走向革命道路的成长历程。在小说的最后,当老赵的声音将江玫从痛心的回忆中拉回时,“江玫刚流过泪的眼睛早已又充满了笑意??从床边站了起来”,作者所想要表达得就是那段故事虽然对江玫意义重大,但是比起伟大的革命事业,她绝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对于“融入细腻的情感中、突破‘爱情’的禁区”这一观点,我则持赞成的态度。在那个特殊的文学环境下,那个年代的作家基本上都无法挣脱政治意识的束缚,无法跳出爱情+革命的枷锁,宗璞作《红豆》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他能够真正从爱情本身出发,真实地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真实情感生活,写出了他们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跳出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模式,在表达主旨的同时也体现了作家对爱情、对人性的一种关怀。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恋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伤……在爱情这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下,小说深动地刻画了陷入爱情漩涡的青年形象。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


感情发展逻辑。在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的同时,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复杂和矛盾。

从今天的视角看来是那么成功的一部作品,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受到怎样的批判呢?当时的评论家所持的观点是作者并没有能够正确地处理这个有意义的主在整个描写中表现出了浓厚的不健康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读后不是从这个故事里取得力量得到鼓舞而是被感染上作者本人的那种留恋过去怨恨今天的情感也就是所谓的爱情被革命迫害挖社会主义墙脚 有些文章则尖锐地指出:这篇小说特别突出的陈旧恋情的痛苦回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值得党的工作者江玫如此痛苦的怀念?这些指责完全歪曲了文本误解了作家,是毫无道理的恶意攻击,在今天看来是极为荒谬可笑的。受到恶劣的批判的社会原因又有哪些呢?首先,《红豆》的情节设置超出了当时的文艺的任务。当时的文艺任务是致力于歌颂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英雄,而不是探索人性奥秘,表达真情实感。;其次,《红豆》这部小说的情节设置着重点的创新。五十年代作品清一色的写工农兵。而红豆这部作品将重点放在了对过程的描摹而不是结果的展示上,重在揭示青年知识分子艰辛曲折的心灵历程,对其心理波折、动摇表现出同情、理解而不是革命的胜利。。其实呢?宗璞的《红豆》下的女主角为了革命而舍弃爱情,通过她的经历,表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怎样在革命中成长。

在那个年代,文艺为政治服务,片面地强调政治的重要性,而刻意忽略文艺本身应有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382cab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