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继承 终于独创——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

时间:2022-06-13 09:09: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始于继承 终于独创——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

要: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七言律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艺术创作方法上,他集前人之大成,又不断创新变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杜甫;七律;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杜甫之诗自晚唐开始被称为诗史,因为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杜甫被尊为诗圣,是因为他在诗歌艺术上的集大成。

但杜甫的贡献又不限于集大成集大成之说,容易使人误解杜甫只是融汇前人的成就,而杜甫在继往之外,更多的是开来。人们历来以沉郁顿挫形容杜诗的主要特色。这四字原是杜甫的自评,沉郁指文思深沉蕴籍,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因而后人以此四字来形容他的风格,便包含了深沉含蓄、忧思郁结、格律严谨、抑扬顿挫等多重内涵。杜诗格律之精严,独步千古,其中以五排与七律最见功力。盛唐七律尚未脱出歌行韵味,虽风神极美,流畅超逸,而体裁未密。到杜甫手中才工整精炼,一篇之中句句合律,一句之中字字合律,而又一意贯穿,一气呵成;特别是诗人晚年居于夔州时期,大力创作七律组诗,在典故和故事上驰骋想象,以苍凉的笔调绘出浓丽的旧梦,句法的提炼和声情的传达妙合无垠,将七律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杜甫的七律在艺术技巧方面更是有极高的造诣。这表现在谋篇造句,炼字炼意,无不匠心独具,不同凡响,达到完善的境地。尤其是他的七律组诗。

杜甫的七律组诗的代表作为《秋兴八首》。诗人从悲凉肃杀的三峡秋景中看到凄凉残破的江山,看到自己穷途末路的残年。诗人滞留江湖的寂寞在无奈中幻化为对长安热切的想象,落寞的秋天在昔日的京华中竟然是那样多姿多彩。杜甫在这组诗里调整了从前惯用的笔法,用浓重绚丽的色彩来描绘暗淡悲哀的感情色调,开出七律中雄浑富丽、沉着痛快之一体。正如郝敬所说:《秋兴八首》,富丽之词,沉浑之气,力扛九鼎,勇夺三军,真大方家如椽之笔。

《秋兴八首》的第七首云: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黑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此诗写对昆明池的想望,正是借清秋时节池苑的一隅,展现出丧乱之后长安苍凉的面貌。后人论唐人七律,往往推崇此诗的沉雄壮丽,善于铺陈,描画素秋景物,俨然金碧粉本。其实与传统七律相比,此诗的创新在于充分利用了七律各联的相对独立性,将若干个印象组合成类似梦境片断的画面,以突出诗人深层的心理感觉。甚至连结尾都以景联作对照,省去了收结之词。因而通篇对于兵戈乱离之状虽然不着一字,而无限悲慨都可以在景语中体味。这种表现艺术,妙处在寻绎无穷,但也易生歧解。后来为李商隐所继承发展,最适宜表现美丽而朦胧的忆念或梦思。

另外,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杜甫又在诗篇中的句与句之间,有他的创新之处,如《秋兴八首》之六的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这是写夔府长安两地相隔万里,然同在素秋时,因一片风烟而相接。两句必须直贯下来,才能讲通,所谓一句串两句的句法。而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又是交互句法,言玄宗盛时则花萼楼、芙蓉苑皆通御气,衰时则两处皆入边愁。至于五六两句,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又是两截句法。上四字纪盛时之曲江行宫,舟船之繁华,而后则冷落为鸥鹄所围绕。至于最后两句:回首可怜歌舞地,则回抱以上六句,极为警策;而结尾之秦中自古帝王州,则又寄兴无穷。两句一收一放,自然成章。这里,一首诗中句法变动极大,至于这样的情况,在其他诗中也时常


或多或少的出现。然而错综倒装的句法,也使他的诗篇生色不少,譬如他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就是如此。本意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但倒装起来,除开音节响亮以外,而更重要的是强调了香稻、鹦鹉这两件长安之物,使人加深了对当时京都的怀念。这就不是为着猎奇赌胜,而是为诗意服务的。句法的变化,是杜甫诗在技巧上的重要特色之一。而炼字在杜甫诗的技巧上,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他之所以能够精当地表达他诗歌内容的重要手段。杜甫的创作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又说: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

杜甫不单在一句中炼某一个字,使这一句生动起来,同时,他又在一篇之中炼某一个字,使全篇是从这一个字生发出来,而这一个字又为全篇的诗眼。譬如他的《秋兴八首》之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这里,全诗中炼一字,是诗人在江楼日日坐对青山,引起所见所思所感,因而写成此篇。他的《秋兴八首》之二,则炼一字,所谓每依北斗望京华,而联系了夔府与京华之景,也抒写了诗人怀念长安之情。这又是杜甫在一篇之中炼一字而带动全篇。至于《秋兴八首》之四,所谓闻道长安似弈棋是全组诗的关键。从这一首诗联系前三后四。而这一首诗中末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有所二字,正如王夫之所云:虚笼喝起,以下曲江、蓬莱、昆明、紫阁,皆有所思者。这是在组诗中,炼一二字而带动、振起全组诗的。杜甫的炼字,事实上和他立意、谋篇、造句都是分不开的,而炼字在杜甫诗的技巧上,也显著地为杜甫的诗歌生色。

此外,杜甫诗中不单是炼单字,同时又炼双字。譬如他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里炼深深字,是与穿字密切关联,款款又是与字不可分割,以见其描写客观事物动态的精微。又如他的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这里的泛泛飞飞再加上字、字,把信宿渔人的漂泊,秋天燕子的老大,形容得逼真、传神。至于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却绕井栏添 ,偶经花蕊弄辉辉。一写秋日登高看江看树之廖阔远景;一写秋夜见萤火虫绕井经花之出没隐现,这些萧萧滚滚“ ”,无不传形、传声、传神,使诗句飞动起来。

七律不仅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形式美,而且代表了中国诗歌具有严格规范的最高形式美。而这恰好是杜甫运用得最多、最娴熟也是最为成功的一种诗体。杜甫在诗体上的最大贡献,在于完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化。同时,杜甫七律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他的七律在谋篇、造句、遣词、炼字及对各种技巧的熟练运用上,都超越了前人及同时代诗人。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深深植根于民族性格的土壤之中。杜甫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其不朽的创作,不仅顺应时代的需要,实现了由盛唐的抒写个人情怀到写实的文学转变,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无论是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方法上,都为后世诗歌创作,开拓指示出一条不为传统的儒家诗歌局限和束缚的空前广阔的现实道路。 参考文献

[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葛晓音.杜甫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萧涤非.杜甫诗选注. [4]仇兆鳌.杜诗详注.

[5]杨伦.杜诗镜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6]王嗣.杜臆.


[7]浦起龙.读杜心解. [8]陈廷敬.杜律诗话.

作者简介:刘远,29岁,音乐教育,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eff63f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