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唐诗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怎样赏唐诗之美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古诗文已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尤其以唐诗最为突出,达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阶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异彩纷层,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可供鉴赏的佳作。据《全唐诗》记载,现存的唐诗约有四万九千首,比唐代以前一千七百多年诗歌总和的三倍还多,唐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诗体完善,可谓是博大精深,是诗歌史上的一座宝库和丰碑。如何学习、欣赏好唐诗,笔者在此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从了解时代特征入手解读名人名诗 唐诗完成了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绝句和律诗,无不齐备,这些诗歌形式,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深远的格律诗体。 唐诗流派众多,高手如云,风格各异,百花竞艳,星光灿烂,若出其中。并涌现出许多著名诗人,传承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诗,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尤其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可谓是登峰造极,影响最大。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阅读和欣赏唐代诗歌,必须从语言入手。由于诗歌语言高度精炼而又含蓄,并且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欣赏时要仔细琢磨,反复思考。阅读和欣赏唐诗,大致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首先,解读诗歌原文细探深刻涵义。 读诗,首先接触的是语言。诗的语言容量大而含义深,要深入了解,不能浅尝辄止。如杜甫的《登高》诗的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个字中有八层意思: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离家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悲凉的秋天,四可悲;重阳佳节,没有饮酒乐事,只是登台,五可悲;孤零零一人独自登台,六可悲;带着多种疾病登台,七可悲;人生百年,而自己年过半百,潦倒终身,八可悲。只有掌握了两句诗全部的内涵,才能了解诗人杜甫“悲秋”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其次,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诗是抒情的载体,没有感情,就难称为好诗。但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它用压缩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而这种表达有时是很含蓄的,如张祯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表达了宫女哀怨,悲伤的感情。李白的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则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感情。 第三,反复吟诵后方能感受出诗歌语言的乐感美。 唐代的格律诗要求字数、句数固定,句式整齐,字平仄相间或相对,并要求押韵;律诗要求对仗,以上这些,使得诗歌音韵和谐,声调铿锵。诗歌的停顿和抑扬顿挫,形式诗歌的节奏与音韵和谐构成诗歌的音乐美,音乐美只有在吟诵时才能表现出来,如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吟诵起来音韵铿锵,旋律婉转,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 二、从诗歌的整体上把握艺术形象 阅读和欣赏唐诗,从语言入手后,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想象去感悟诗人所描绘的形象。古人评王维的诗说:“诗中有画”。诗中的画面,往往情景交融,人境合一,这就是艺术形象。如《商山早行》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霜桥”形成了一幅画,塑造了一个艺术形象:早上行人急于赶路,鸡叫时就起来了,从茅屋出来,这时月亮还挂在天上,路上没有行人,他从铺上厚厚的霜的板桥上走过,留下了一串鲜明的足迹。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的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营构出一幅画:日夜孤舟停泊岸边,放眼望去,天地寥阔,江中月影流动如涌,烘托出大江东去的气势。四句诗塑造出江流雄浑,天地辽阔的艺术形象,可谓完美。唐代诗歌很注重写景,景物具体生动,创造许多艺术形象。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等等,其诗中意境实在感人至深。 三、从作者生活环境的遐想中欣赏语言和艺术的想象之美 “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表达,不过有的诗是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的。如杜甫的《登高》一诗,诗人由登高所见的悲凉景象,联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西南、客居异地的悲凉遭遇,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作者不向封建统治者低头,向往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诗歌既是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表达,又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如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刻画了琵琶女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了自己遭贬谪后的不幸生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沉感慨,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因此,要把握诗歌的深刻内涵,我们就得联系作者的身世、时代的特点以及社会背景去仔细揣摩。 四、用先进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情境 没有先进的学习手段,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学。对待传统文化遗产,仅靠从书本上的文字来理解、遐想诗中所描绘的情和景,用传统的教学办法,试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职业学校面对一些素质较低的学生,因此采用幻灯片、VCD、多媒课件等演示教学设备,重现历史背景及风土人情,帮助学生理解触发思维灵感,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唐诗的热情和创新欲望。一张投影图片,远比书面文字更能体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及精神内涵。古诗教学极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创造超越时空的课堂,营造一充满示、听、想立体学习的情境,让后代们吸吮着数千年文明沉淀之精华。 总之,唐诗的阅读与欣赏,实际上是一个从感受形象到审美判断的过程,我们只有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功能,披情入文,知人论世,才能真正感悟到唐诗给我们带来的魅力和启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19871714791711cc79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