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案(最新)

时间:2023-03-06 06:3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案

一、文思导引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是中国美学大厦的营造者。朱先生的《咬文嚼字》属文艺随笔,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当然一篇文章其主旨只有一个,本篇是:“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全文紧扣其主旨,叙文坛掌故,引诗文名例论析。首先, 引述郭沫若《屈原》剧例子,阐述要从表达感情强弱上咬文嚼字;第二,引述《史记》修改例,阐述要从情味上咬文嚼字;第三,引述贾岛“推敲”,阐述要从意境上咬文嚼字;第四,用苏东坡诗例,阐述要从字的联想意义上咬文嚼字;最后总括全篇。简言之,全文由分而总。

二、粹语品析

朱先生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家,是因为他不从流俗,不人云亦云,凡事都朝深层挖掘,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本文从文题“咬文嚼字”到对所取例文的评,无处不新人耳目。尤其紧扣主旨的相关论述,闪烁着很强的理性光芒,更值得我们仔细品味。文章开头引述《屈原》台词的修改之后,由此点明题目和主旨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咬文嚼字的通常涵义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反其通常用法?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的涵义是什么? 文字和思想情感是怎样的关? (通常涵义用法可查成语词典,另几问可用这段文字的有关词句作答)

在引《史记》及修改例之后,有两个句子与主旨密切关联。“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我们师生均属此类,因而很有必要启发诱导,或现身说法,让学生明确通过调整文字从而调整思想情感,又通过发展提高自己的思维认识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文字与思想情感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朱先生的思维与表达,都含深厚的哲学底蕴。

关于论述运用联想意义字词的两个段落,观点新颖,对读写很有指导价值,需咀嚼,开头说到“烟”的联想意义,一连列叙七种,引诗文达四条之多,再加上省略号,显得丰富多彩,其目的暗含在后边一个比喻句中,即联想意义丰富,并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这又启示我们要博闻强志。作者把文字的直指意义比做月,把联想的意义比做“轮外圆晕,晕外霞光”,这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揭示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对联想的内容深浅程度不同,十分优美。

对“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则要将概括的“科学的文字”化作具体的内容。这样才会引导学生在当前以至将来的写作中自觉地根据不同的文体区分文字的意义,选择不同的词语。

对苏轼诗句的引述评析,则要体味用联想意义的文字构成的诗句与用直指意义的文字说的大白话的差别,并进而从理论上明确,联想意义的文字运用得好的一种美学标准———蕴藉而丰富。




对第二段,我们可以一连提出几个问题:运用联想意义的文字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为什么要坚决反对这种错误? 正确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都在本段内)

文章作结的一段话,从内容看,总结前文,表明用意,指出途径。从语言上看,指出达到艺术完美的途径在于培养好习惯,前边用三个“不能”,从否定的角度铺,而后用“只有..才”的条件复句从肯定的角度收束,可称豹尾。如果将否定句改成肯定句, “他要勤,要细心,要在取得成绩之后仍谦虚谨慎”,内容仍是好习,却远不及课文一反一正之生动有力。

总之,朱先生的语言纯粹质朴厚重,是大家风范。我们品析其语言,应着重在内涵上下工夫,用气力。

三、疑难破解

本文的主要疑难在于如何看待朱先生对具体例文的评价。作者认为郭沫若将“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不妥,其理由之一是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认为“根本不成一句话”。这似乎与前文分析《水浒》中骂人语“你这”是表达“强烈感情”的“惊叹语”不够一致,骂人语既已承认,怎么运用于赞叹就不是一句话呢? 再说“风度”一句,并非出自一般记叙类散文,而是诗歌,于《郭沫若全集·水牛赞》。这个句子后来作了修改,但仍保留“你这”句式:“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 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劳动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作为诗歌语言,从语法角度分析似不合适。

还有王若虚对《史记》李广射虎中“石”字的删改,贾岛的“推”是否比“敲”,作者都独抒新见,言之成理。而据此提出的从表达的强弱、从情味、从意境上咬文嚼字,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对启迪人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极为有益。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彻底否定王氏对“石”字的质,古今人对“敲”字的赞赏。总之,我们要学习朱先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精,但不必拘泥于个别词句所作的具体断语。如果课外就这些问题展开一场讨论,或许很能活跃思想。

【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1e143e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