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课 题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授课时间 咬文嚼字 了解文章主要观点,能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点启示 评价讨论法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教标学目 重点 难点 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 与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一、导入 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教师导入 丙则长叹曰:“在吃中国。”“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食文化,激发兴趣 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 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 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 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得 要咬文嚼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看看 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又能受到什么启发。 二、常识简介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根据学案让学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生介绍作者,教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师补充。 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 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 石。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 艺心理学》《谈美书简》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 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 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 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三、明确字音 倒涎(xián ) 深恶(wù)痛绝 辎(zī )铢(zhū )必较 识记字音 没镞(zú) 咬文嚼(jiáo)字 岑(cén)寂 清沁(qìn)肺腑 蕴藉(jiè ) 付梓(zǐ)尺牍(dú ) 下乘(chéng) 圆晕/月晕/晕车(yùn)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咬文嚼字的含义(用课本原句回答) 明确: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 情感。 1 2.本文共有八个自然段,是否八个自然段就划分八个层次呢?请同学们根据文意划分一下层次。 明确: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四、研习课文 (一)让学生自行概括,本文的咬文嚼字的几种情况(能反映作者观点的语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第三段)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第四段)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最后一段) (二)、分组合作探究 1、阅读文章1-5段。 (1)、找出其中所举的例子; (2)、思考这些例子的作用(说明什么道理)。 ﹤1﹥明确: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事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例子 郭沫若不好的援例 说明的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王若虚改《史记》 说明的道理:文章的字数不同,意味也不同。文章的好坏,主要是意味,是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 ﹤3﹥事例:“推敲”的故事 说明的道理:文章中字眼不同,意境就不同。用什么字要看表现 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明白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了吗? 明确: 文字和思想感情:(1)不同句式(“你这”“你是”) (2)文字增减(李广射虎) (3)不同字眼(推、敲) 总结思考:文章前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这三个例子的作用是否一样? 2 学生自由讨论文章的层次,概况段落大意。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发言、质疑,教师择要点拨 概括观点,突破重点,让学生自行概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ee50df6529647d262852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