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一文确有败笔吗

时间:2022-04-16 09:01:3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山中访友》一文确有败笔吗

作者:王贤德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年第08

语文教学之友》曾载《既有亲人何谓无人》一文(以下称为《既》文),当初甚为作者独到的理解与难得的质疑叫好,现在却为《山中访友》的作者李汉荣先生的创作叫屈。 以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见长的《山中访友》的确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的优美散文。但是《既》文的作者却认为该文中第6自然段此刻就我一人”“在无人的山谷两句乃佳作中的败笔,破坏了文章的和谐一致性,影响了表情达意的完整明确性。显然,该文作者把文本之中的叙述者与叙写对象(即文本中的自然之物)混为一谈了,并由此得出了不该得出两句似应删去的结论。

在笔者看来,此刻就我一人并非败笔。第一,从叙述的角度看,是文本中的叙述者。就我一人在文本中当指叙述者的有独无偶,目的是交代文中独自一人到山中访;山中”“则为叙述者所写到的古桥树木等物,是所叙写的对象。人,乃抒情主人公;山中”“乃文中叙写的客体(叙述者叙写中的自然之物),并不是人,仅是拟人化了的客体(物)。第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讲,作者拟古桥树木等为之山中,实乃比拟手法。如视为比喻,在文本中,古桥树木等应当是比喻的本体,具有人之情态的应当是喻体;如视为拟人,则所拟的对象是物,所拟的特征似人,在文本中,古桥树木等皆为所拟对象,德高望重知己等全为人之特征。既然运用的是比拟手法,本体也好,所拟对象也罢,应该与喻体、所拟人之特征之间有显明的不同,正是由于古桥等物与德高望重等人之特征之间有相似性,因此才构成了比拟的条件。可见,视物为人是一种写作手法,并不能说作者把古桥树木等比拟为之山中就等于说就是人。仅是古桥树木等的喻体,我们绝不能混淆文中的本喻体而不顾,简单地把拟人化了的视为真人。第三,从创作构想与艺术性上分析,我们知道,《山中访友》发表在《散文》1995年第6期上,作者李汉荣是一位著名老作家。为了使自己的这篇作品新奇而充满童趣,内容爽心而发人深省,作者借独自一人拜访诸位亲友的童话世界来布局谋篇,借动人的情愫与会心的交流透人心肺,文中不乏自由的联想、独到的想象,使得心中的景物感受不凡,新奇有余。文章不凡、新奇在所访山中之并非现实中人,只不过作者出于构思与表达的需要,把山中之逐个拟人化了——古桥树木等自然景物想象成的山中亲友,将进山看景想象成山中去访朋会友。也正是由于表情达意上的需要,作者用比拟手法构制文本的主体部分,似要通过富有情趣的想象,把山中自然之物喻为人,视山中自然之物为亲与友,这样,作品不但显得新奇可人,童趣盎然,意蕴非凡,意味悠长,而且使所叙写的对象和之间更为自然、更为巧妙地进行了性情上的互融、心灵上的沟通,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既》文作者的理由极不充分。山中亲友看似是人,实则乃叙写的对象、比拟的本物、谋篇的技巧,根本不能与叙述者混为一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4584c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