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国学,解惑人生

时间:2022-04-29 16:32: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品读国学,解惑人生

——读傅佩荣《国学与人生》有感

国学,又称汉学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博大精深,从易经到诗经,从大学到中庸,从孔孟到老庄,从朱熹到王阳明。但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在《国学与人生》中不开书单,不唱高调,不装大师,亲近原典,解惑人生。傅教授甘当“桥梁”,运用深入浅出的阐述为国人理清了传统文化中的迷雾,带我们领悟国学的清明境界。

中华历史绵延五千年,历代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资产。谈及国学,自然要回归经典。在漫长的岁月淘洗中,经典依然历久弥新。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我们当以关注经典,弘扬、发展国学文化。文化当以理念为核心,理念使人安身立命。而这理念之中最纯粹的是儒家、道家与《易经》。傅佩荣先生在《国学与人生》中推崇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家的《老子》《庄子》,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这七本必读国学经典;并且阐释了其中的哲学道理。傅佩荣先生认为“国学是要助人化解困惑,而不是制造更多迷雾”,他用自己博大的胸襟和高远的眼界告诉国人:国学对人生有诸多启发。

国学兼容并包。国学要重振传统文化理念的生机与活力,会面临的两大挑战是:如何跨越两千多年帝王专制对儒家思想的钳制与扭曲?如何化解宋朝以来儒家学者对佛教和道家的误解与批判?傅佩荣教授在书中努力倡导一种以儒家为主,以道家为辅的人生观。我们今天谈及国学当侧重它对正面而积极的启发。这种人生观直接诉诸先秦儒家的思想,并且符合现代人对理性解说的要求;同时保持开放心态,可以欣赏道家与佛教,以及所有出自真诚心意所建构的哲学与宗教。这种人生观充满自信却不排除异己,志向高远却不忽略修行,与人为善却不随俗从众,自强不息且厚德载物,修身养性以合乎天道。

国学有益人生。它不仅广人见识,而且启人智慧。从古人智慧结晶、中国文化宝库中习得一套完整、卓越的价值观,用以立身处世、安顿心灵,完成今人的个人使命和时代的宏伟蓝图。

中国古人最悠久、最深刻的智慧即在《易经》一书中。它有儒家诠释的高明理论,也有先贤非常实用的占筮(shì)之道。《易经》中不顺之卦占了多数,正是人生的象征。《易经》通过这些险卦告诉我们:当处于困难之中,我们不可以无为,也不可以妄为。人处困境无非失德、失位、失时,所以在困难之中心怀纯正、返身修德,在逆境之中韬光养晦、修身待时,方可遂志如愿,变否为泰。学习《易经》不但不会陷于迷信,反而使人以达观的心态看待自身处境。当你占筮愿望未遂时,只有加强自己的德行、能力和智慧修养,居安思危、乐天知命,观天道以立人道;守经达权,坚持原则而又随遇而安。

国学引发真情。多少情真意切,最美不过《诗经》。《诗经》中有许多直至今广为流传的佳句。如《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采葛》中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子衿》中的“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鲁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等等,这些经典的诗句,仍令我们叹为观止!《诗经》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傅佩荣教授在书中厘清了许多学者的错误理解,矫正“思无邪”不是思想纯正无邪,而是直抒胸臆的真挚情感。《诗经》之中多有亲情、爱情、友情、家国之思、呼天求神的至诚之语,动人之句,使人得以了解人情世故,感通民意。说话委婉中肯,做事合乎分寸。温柔敦厚而不愚,抒发胸臆而有节。

傅佩荣教授通过《诗经》的情韵解读亲情,引导国人感恩孝顺,聚焦亲情。他认为“真诚”是引发向善的力量,引发美德的源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傅教授通过《诗经》的感通解读运用,引述孔子教诲弟子的例子告诉我们《诗经》可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多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说理论证,因而《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广泽后世。

傅佩荣教授引导我们不仅关注《诗经》所记录的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和淳朴自然风俗历史,而且要领悟先民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和深层内涵,发掘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更好激发现代人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品读国学足以解惑人生。国学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64d8c9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1.html